历史

大结局上篇(1 / 9)

于道之身死。</p>

此事对于朝堂而言,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p>

于道之之前是封疆大吏,曾任蓟辽总督,现在是堂堂右都御史,都察院中二把守。二品京堂代表朝廷去处置楚宗大案,眼下居然活生生被打死。</p>

都察院震惊!</p>

清议震惊!</p>

士林震惊!</p>

皇明时报震惊三连,代表了大明两万官员的愤怒。</p>

与皇明时报一片震惊呼应,在舆论背后推波助澜的却是林党官员。</p>

于道之各种生平都被林党的官员大肆渲染,譬如为官清廉,刚正不阿,计定朝鲜,平定蒙古,拨乱反正,反正在林党的这些官员口中于道之简直就是一位道德完人。</p>

但就是这样一位足可称得上内圣外王的道德楷模,居然被宗室活生生打死了?</p>

是可忍孰不可忍。</p>

林党的言官们纷纷上疏言,宗室已是养疖成疽,流毒愈大。</p>

逆宗反形大著,祖宗法度,治安国家,既系叛乱,何论宗人?</p>

毕自严亲自披着马甲上线发声,楚藩此举实如叛乱无异,堪比当年的宁王之乱。朝廷必须令湖广附近各省巡抚,立即出兵湖广平定楚藩叛乱。</p>

清议闹成一片,将楚宗杀于道之,比作宁王杀江西巡抚孙燧,皆言调重兵剿灭。</p>

也有官员微弱地道,楚宗杀于道之并非蓄意谋反,朝廷率大军剿灭,万一酿成兵灾,湖广百姓皆受涂炭。</p>

而天子此刻不表态,给林延潮的意思竟是让他全权处置此事。</p>

如此倒是将林延潮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满天下之清议舆论朝他逼来,颇有骑虎难下之处境。</p>

当初让于道之去处理楚藩的事,确实是林延潮借刀杀人之策。于道之身为蓟辽总督,现在又是右都御史,到了这个位置的官员,不论是他,还是其背后都有很广的关系。</p>

别说林延潮,就是天子要处置于道之,用一名游击参将这条理由也是不够的。</p>

真正能要于道之命的罪状,也就那么几条。</p>

而宗室就是其中一条。</p>

只要于道之碰此,林延潮就有办法杀他。</p>

不过他没料到楚藩会真的杀了于道之,然后被清议舆论捧到这么高的位置,最气人的还是自己的门生捧的。</p>

林延潮综合了一下朝堂上意见。</p>

于道之被杀?宗室子弟武德充沛的打砸州县,劫掠朝廷库银,林延潮一方的官员群声讨之?带动朝堂上一片喊打喊杀之声?但风头稍过已陆续有官员反对。</p>

有的官员说?楚宗系太祖子孙,还请手下容情。</p>

甚至有的官员上疏言,楚宗一事?天下无不以为冤。</p>

沈鲤?朱赓二人也是希望林延潮再三慎重。</p>

然后不少宗室子弟或官员给林延潮托话,希望他不要借楚藩的事大开杀戒,而严厉处置宗室。</p>

现在各方求情的奏章压满了林延潮的案头?甚至不乏高官大臣。</p>

当初清算张居正时?其最后一根稻草就是辽王妃进京控诉?张居正构陷辽王朱宪?而辽王府的千万家产都被张居正吞没。</p>

当年辽王该不该杀呢?当时都说张居正废辽王朱宪爀?是与他有私怨?真的如此吗?</p>

看看朱宪爀的罪名就知道了。</p>

与江陵、瀘溪二郡王淫乱,与千户曹广等妻女数十人通奸。</p>

奸杀者十余人。</p>

杖死长史杜述。</p>

鞭笞荆州知府刘永泽。</p>

假以进贡為名。夺彝陵、江陵等州县军民柑橘,逼死者三十人。</p>

将军人许俊赐仪宾刘亨为王府奴,还将许俊妻赐给府中仪宾周英璧为奸。</p>

还有其他罪名不一一详列。</p>

就是这样的大罪,张居正也仅将辽王废为庶人罢了?每年还有一千石的俸禄。</p>

辅臣薛国观因受贿被杀?但谁都知道真正要他命的不是这点。当时明朝山穷水尽?朝廷没钱?他向崇祯说了一句‘在外群僚,臣等任之;在内戚畹,非独断不可’?此举犯了众怒。</p>

薛国观那句话‘在外群僚,臣等任之;在内戚畹,非独断不可’,是这句话成了他与夏言一样,成为明朝唯二两个被杀的首辅大臣。</p>

但‘在内戚畹,非独断不可’,处置宗室这事林延潮不能办。</p>

若林延潮真的严办,那么此举就会被认为是剪除宗室,其中有什么不可告人之野心。</p>

所以林延潮考虑再三,先将楚宗闹事的人都抓起来,押解进京让天子发落。</p>

他拒绝毕自严建议,调动湖广附近三省出兵五路平叛。</p>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二婚 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贬妻为妾?贤德大妇她掀桌了 边军悍卒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袋子通古今:我助倾国女帝搞基建 综清穿:绿茶攻略中 陛下就是躺赢狗 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