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还没有把裁掉的三十万退伍兵算在内呢。
浪费的那部分军费,用来发展内政,他不香吗?
伤残退伍也会得到妥善安置,基本上都会返回家乡,从事村长、里正、民兵教官等低层职位。
嬴昊并不觉得灭亡蜀、楚、魏、宋、吴、明、隋七国,需要用到两百万军队,有一百五十五万就已经绰绰有余了。
数日后,大秦正是对外宣布进行扩军,不过并未公布扩军的具体数量,只公布了这次会从民间招兵。
所以,扩军到一百五十五万就已经够用了,根本没必要在征召更多的军队。
与之相比,海贸收入虽也在逐年提高增加,但增长幅度并没有国家发展迅速,所以才会出现总占比降低的现象。
除此之外,大秦本土的六大水寨之中,有四个都被安置在了幽州。
其实以大秦如今的国力,以及人口总数,别说是一百五十五万军队,就是就一百八十万也能养得起,勒紧裤腰带的话勉强也能扩军两百万,但国家发展也会陷入停滞状态。
这样安排的话,就算各国探知到大秦会扩军,但由于大秦是秘密扩军,并不会透露扩军数额,而新军又分在全国范围内,各国自然也就不会知道大秦具体扩充了多少军队。
可大秦虽有着庞大的预备役队伍,但将其转化为正规军数量却不多,而这则是因为大秦有靠整训和收编降军来补充军队缺口的传统。
让一百一十五万大军在前冲锋,留四十万军队在后方守家,就已经算是稳重带浪了,而且在一统过程中也定会有很多的降军。
有这三十万铁骑,等到一统之后,嬴昊可以轻松灭亡元清,将大秦版图扩充到整个东亚及东北亚。
毕竟统一之战开启之后,肯定少不了攻城战,而步兵才是攻城战中的主力。
“在下能开一石强弓。”
——————————
这个新的扩军计划,和嬴昊之前的扩军计划相比,水骑两大兵种的数量都没变,唯有步兵数量足足提高了十五万。
可无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大秦的预备役从来就没有不够用过,这也就造成了普通百姓就算是想从军都没有门路。
大秦每年的海贸收入越来越多,可财政占比份额却越来越低,这恰恰说明了大秦发展之迅速。
但是大秦的这次扩军不一样,七十万新军的庞大数量,就是把所有预备役全部加起来都不够,所以这次才会直接在民间进行征兵。
至于十三座骑兵训练营的分布,则分别为并州四座,幽凉河三州各三座。
所以,每当大秦征兵的时候,就算是预备役都要抢着报名,甚至五六个人争一个名额,然后从过体力耐力等层层选拔,最后脱颖而出的才能成为正规军。
至于郡兵和捕快,虽需要发俸禄,但也只有正规军的三分之一。
大秦的第三次下西洋,依旧由郑和为主,沈万三和麦哲伦为副。
大秦之前只有北海和天津两大水寨基地,自然是容纳不下了这么多水军,而如今则要新开辟渤海、辽东、辽西、乐浪、江户、吕宋六个水寨基地,共计八大水寨。
也正式以为内如此,秦军将领都普遍喜欢收编降军来补充兵力,自然也就不需要从预备役中征召的士兵了。
在大秦当兵是一件高薪且非常容荣誉的事,所以大秦百姓对于当兵的感官,完全不同于诸国百姓那么抵触。
至于扩军的具体事宜,以及水路骑三军的比例,嬴昊和丞相王猛,六部尚书,郭嘉、贾修等一品大员足足商议的一整天。
其中光是洛阳一地,就会直接建十五座军营,而长安、襄阳、邺城则都是十座。
最终由嬴昊拍板决定,在全国范围进行大征兵,并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扩军七十万,并完成相应的训练事宜。
而在正式编制传达下来,短则三四个月,长达一年半载,这就可以节省大量的军费。
“五十斤石锁算什么,在下能举六十斤石锁。”
大秦如今总兵力八十五万,直接扩军七十万的话,等于增加自身八成二的体量,这可是个极大的工程,自然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
从第一年的五成,到第三年却只有三成半。
哪怕吴楚两国用尽手段,也只抢走了两成的市场份额,大秦依旧独占据海贸八成的利润。
只有预备役的数量不够用时,大秦才会从普通百姓中征兵。
另外,等扩军计划完成之后,秦军也将拥有足足三十万骑兵,达到历代骑兵数量之最。
至于供养这些预备役的开销?
“长官,俺走了五十里山路,你要是不收俺的话,俺可就没脸回家了。”
“长官,收俺,收俺,俺能举五十斤石锁呢。”
可想而知,金、清、朝鲜三国得知之后会做出何等反应,估计应该会担心的好几天都睡不着觉。
要知道,大秦的军饷可是列国最高的,一人当兵一年所得的军饷,够让全家人舒舒服服的用上一年半,而且军营里的伙食还比家里好。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大秦各地的招兵站屡见不鲜。
扩军令颁布之后的短短三天内,大秦各地就收到了近百万人参军的报名,而这还仅仅只是个开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