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256章 邺台之变(4 / 5)

司蕃又上前走了几步,在案几前停下,垂手而立。

“这两年,我待你如何?”

司蕃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小人有幸得到使君的提携,其恩若再生父母。”

“说得很好。”桓范盯着司蕃,缓缓地继续问道,“就是不知,我能不能信得过你。”

“使君但有吩咐,虽赴汤蹈火,蕃死亦无辞也!”

桓范听了这个话,脸上没有一丝波动,只是叹息道:

“若是邺城诸将皆如你这般忠心,吾又何于至此?”

这个话,司蕃不如该如何接下去。

幸好,桓范本也没有跟他多说的意思,又问道:

“我让你召集亲信人手,可曾召集好了?”

“使君放心,某已召百余人在府外听命,皆是愿效死之辈。”

“好。”

桓范点头,终于站起身来。

烛火的亮光,终于照到他的容貌。

但见桓范此时的神情,平静得有如一潭死水,不起一丝波澜。

哪还有白日的失态与落魄模样?

“且随吾来。”

刺史府的庭院里,亦是早就聚集了桓家的家丁部曲,人人皆是明火执仗。

两拨人马汇集一齐,共计近三百人,跟紧跟在桓范后面,向着西北方而去。

自曹操在邺城开国,把邺城扩建漳水北面以来,北城就成为了邺城最重要的区域。

原因很简单,因为北城的中央,就是魏国建国之初的宫殿区。

宫殿东面则为贵族聚居区戚里及衙署。

宫殿西面,则被划为禁苑铜雀苑,又称铜爵苑。

铜雀苑既是游园,也是当年建安文人的重要活动场所。

建安七子开创了建安文风,这里正是见证之地。

当然,曹子建病死后,代表着建安文风已成过去。

当今世上,冯某人才是新一代文风的开创者。

建安文风的见证之地铜雀苑,修筑有三座高大的台榭,由南向北依次是金虎台、铜雀台、冰井台。

其中最为名者,莫过于铜雀台。

曹操死后,所遗妻妾家伎舞人,多是养于铜雀台,又令她们每月初一十五作伎乐,以祭灵位。

大约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曹爽知道铜雀台里的伎乐很出色,或者说,比较专业。

于是他便挑选了曹叡留下几十名才人,送到这里,让她们学习伎乐,以便供自己享乐。

桓范此行一路向西北,目的正是铜雀苑。

白日里,桓范早就已协助守城的名义,把邺城宫殿及铜雀苑的守卫调走大半。

铜雀苑的守门吏,看到桓范领数百人气势汹汹地前来,不由地战战兢兢上前:

“桓使君,值此深夜,所为何来?”

“事急矣!”桓范劈头就说了一句,“乱军势大,邺城兵少,城危在旦夕之间。”

“范愿请皇家诸先嫔妃迁至他处,以便保护。”

铜雀台建于北城西北城墙边上,若是外面有人从那里攻城,住在里头的人确实危险。

但现在外面围城的是什么人?

守门吏听到桓范的话,当场就是一愣,下意识地愣愣说道:

“不会?太傅……”

太傅就算攻进城来,又怎么会纵容乱兵进入皇家禁苑?

只是太傅二字刚说出口,他又立刻感觉到不对。

抬头看向桓范,但见桓范目露凶光,守门吏心里又是咯噔一下。

桓范转头看向身边的部曲家丁。

里头有人举火执兵大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二婚 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贬妻为妾?贤德大妇她掀桌了 边军悍卒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袋子通古今:我助倾国女帝搞基建 综清穿:绿茶攻略中 陛下就是躺赢狗 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