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拓跋力微很快后悔了,但人死不能复生,没办法了,只能保住沙漠汗的子女——</p>
沙漠汗有过四子,长子拓跋猗迤、次子拓跋猗卢、三子拓跋蓝早夭、四子拓跋弗。</p>
这一年,拓跋力微重病。</p>
这时候,乌桓王库贤这个老六跳出来了。</p>
一日,他在院中磨斧钺,别人看到了问这是在作甚?库贤说,力微后悔听信谗言杀了沙漠汗,决定收捕诸部大人的长子杀掉,大概是给他儿子陪葬的意思。</p>
于是诸部大人顿感不妙,纷纷散走。</p>
拓跋力微很快就病死了,拓跋氏联盟名存实亡,仅余盛乐一带。</p>
三、强盛时代</p>
拓跋力微死后,次子拓跋悉鹿继位。</p>
额外多说一句,沙漠汗、悉鹿的母亲窦氏,就是窦宾之女,被拓跋力微杀掉的那个。</p>
悉鹿在位九年,大概做了一些努力,但没能挽回部落离散的颓势,于太康七年(286)死了。</p>
怎么死的不知道,可能是病死的。</p>
他死之后,兄终弟及,力微三子拓跋绰继位。</p>
拓跋绰能力不错,史载“英勇有智谋”,在位期间大概挽回了一些颓势。同时嫁女儿给宇文丘不勤,交好宇文氏。</p>
但他命不长,元康三年(293)死了。</p>
拓跋绰死后,如果按兄终弟及的原则,应该是四弟拓跋禄官(母窦氏)继位。</p>
但这里继位的则是沙漠汗之子拓跋弗。</p>
拓跋弗只在位一年,好好的小年轻就没了。</p>
294年,他叔叔拓跋禄官继位。</p>
这一段历史语焉不详,其实仔细分析下,脑补空间很大,保不齐有过腥风血雨,可能还有其他部落参与。</p>
比如拓跋弗的母亲兰氏出身匈奴乌洛兰部(非正妻),有没有参与呢?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p>
拓跋禄官是有能力的,在位十三年,一扫部落离散的颓势,尽统拓跋旧地,并将领土分为东、中、西三部,奠定了拓跋氏的根基。</p>
毫无疑问,这是承前启下、力挽狂澜的中兴之主,但不知为何,史书上他的事迹寥寥无几,可能与他的子孙没能继承北魏一袭帝统有关系。</p>
拓跋禄官一统鲜卑旧地后,自领东部,居于濡源。</p>
大侄子拓跋猗迤(沙漠汗长子,母封氏,即拾贲氏,沙漠汗正妻)领中部大人,居参合陂一带;</p>
二侄子拓跋猗卢(沙漠汗次子,母封氏)领西部大人,居盛乐。</p>
如此栽培两个大侄子,不知道为什么……</p>
我能想到的唯一原因,就是侄子们太猛了,在挽回拓跋氏联盟的战争中,立功极大,威望较高,不得不如此。</p>
比如,297年,拓跋猗迤带着弟弟拓跋猗卢越过沙漠,进入漠北(今蒙古国),收服了当地的部落。</p>
然后向西征讨,连打五年仗,收服了西部二十多个部落(一说三十多),一直打到敦煌以北的草原上,诸部皆服。</p>
永兴元年(304),司马颖战局不利,派刘渊回去召集匈奴五部。</p>
并州刺史司马腾是阿越阵营的,有些恐慌,于是向拓跋鲜卑求援。</p>
拓跋禄官决定增援司马腾,他出东部之兵,多少不知道。</p>
拓跋猗迤又带着弟弟猗卢出兵了,共有十多万骑,在西河郡大败刘渊。</p>
从这里可以看出,拓跋猗迤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中部大人的职位,能摇来这么多草原骑兵,说明他的威望是很高的,比担任大单于的叔叔拓跋禄官还高。</p>
拓跋猗迤赢了之后,没有占领中原。</p>
他一直打到了汾水流域,史载司马腾“辞谢”,并相约结盟。</p>
拓跋猗迤撤兵,回家的路上勒石记功。</p>
由此可见,拓跋猗迤这类人其实还没对晋朝“祛魅”,不愿占据中原地盘。</p>
或者说他青少年时期随父亲在洛阳生活过,对中原有好感,故愿帮司马腾打匈奴。</p>
305年,刘渊又打司马腾。</p>
司马腾再向拓跋鲜卑求援,拓跋猗迤率数千骑奔袭匈奴,大败之,杀匈奴将綦母豚,刘渊狼狈奔逃蒲子。</p>
打赢之后,拓跋猗迤又率军回家了。</p>
晋朝这时玩了一手,在大单于拓跋禄官还在的情况下,册封拓跋猗迤大单于金印。</p>
但不知道为什么,在六月下旬,拓跋猗迤突然死了。</p>
他死之后,部众多归附弟弟拓跋猗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