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赐满脸的急切,“出了大事,栾公要处死八仲父,秋后问斩,连张相都没能拦得住他!”
栾平正在说着,一旁的栾贲忍不住问道:“兄长?柴公为什么要劝谏陛下?”
众人听闻,顿时感慨了起来。
显然,他们都是知道刘赐的恶名的。
刘良因为身体的缘故,少挨了几下,刘赐却是实打实的挨揍。
刘赐又逗了会小家伙,方才将他递给了缇萦,“那我便先告退了!”
“不必..不必我哭,我哭。”
然后继续说道:“阿父,其实我觉得当一个直臣还是有些太危险了.”
当然,也有全能之才,例如贾谊,晁错这样的,这两人都是能写文章诗赋,钻研过学问,还能当官治学.而且在三个方面都非常不错。
“不带上你,怎么能显出阿父的英明神武呢?”
栾布此刻坐在府内用饭。
老丈人看向他的眼神都有些不对了,原先只是觉得自己女婿是个老实人,没想到,原来也是这般的狠人,堂堂诸侯王,说杀就要杀,皇帝都劝不住,有这样的狠人在,难怪游侠都不多了.而栾布的夫人此刻也是有些担心,但是她相信自己的良人,并不敢过问庙堂的事情,可栾布的儿子可就不同了。
刘赐到场之后,直接朝着栾布行大礼,随即挤出了眼泪,“栾相,我得知仲父违背了律法,被您判以重刑,可他是我的长辈,我颇知孝道,不敢无动于衷,今日前来,也不敢奢求您释放仲父,只愿意为仲父而死!!请您允许我用自己的性命来换取他的性命!!”
刘良完成了启蒙后,就被刘长丢到了这些文人堆里,当然是那些写文章诗赋的文人群体里。
而刘良跟这些人相处的还算不错,作为诸侯王,他倒是不必去学怎么去写诗赋文章,他只需要跟这些人待着,然后夸赞他们的文章,表示出对他们的敬重就足够了,这第三类的文人,很是喜欢这种能重视自己的君王,因为大多数贵族都不重视他们,故而很珍惜这样的机会,随着报纸的兴起,他们的诗赋文章也愈发的能闻名天下,可终究还是被那些搞学问的看不起,认为诗赋文章不过小道耳。
文士们激动的看着这对兄弟俩,光是这番话,就带给了他们无数的创作思路。
当刘赐闯进府邸里的时候,文人们都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啪~~啪~~”
众人总是误以为,刘长是要让这些文人多写文赋,听他们来吹捧自己,这当然是不对的。
很快,乌泱泱的一群人就走了进来,除却刘赐和刘良之外,他们两的跟随者也悉数到场,其中有刘赐家的双雄和公羊诸士,还有刘良的那些文人。
“兄!兄!”
“请栾公允许我们的请求!!”
刘安大手一挥,“别在这里胡扯,你现在就带着你的管仲乐毅去找栾相,在他面前嚎啕大哭,说你愿意代替胶东王而死闹出的动静越大越好,知道了吗?”
“那为什么不带上良呢?”
小家伙手里也没个轻重,对着刘赐的脸就是一顿乱拍。
“大哥嫌我吃的太多,不许我留下来吃饭”
在这一刻,学者和文人们算是找到了共同的话题。
缇萦笑呵呵的问道:“怎么不吃个饭再走?”
他们认为真正的文章是要探讨国家大事,商谈时政如《过秦论》,《贵粟论》这样能给与皇帝劝谏,有着明确的主题的才是好文章,而那种书写自己怀才不遇,写山川风景,写男女之情的,被他们所看不起,当然,目前大汉正在悄然的出现第四类文人,也就是以虞原为代表的小说家们,这些人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来描写过去的事情,进行杜撰,写一些神神叨叨的东西,故而压根不被前三类人所接受。
刘安一声呵斥,刘赐连滚带爬的逃出了内屋,刘赐刚刚逃出了内屋,迎面就遇到了自家的嫂子。缇萦抱着孩子,正往书房里走,刘赐大喜过望,一把从缇萦怀里接过了小刘迁,迁先是害怕,等看清了此人的模样,方才大笑了起来。
栾布眯着双眼,沉思了片刻,若有所思的说道:“让他们进来!”
缇萦皱起了眉头,“你大哥一天到晚就是没个当兄长的样子.不必理会他,先吃了午饭再走。”
“什么?!”
“滚!”
刘赐咬着牙,坚定的说道:“我准备前往栾公面前,以死求之,用自己的性命来换仲父之命!”
栾平迟疑了一下,直接拿起零嘴堵住了他的嘴。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