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说起,才是这两年的事情。
却宛若梦幻。
人生之际遇缘合,奇妙如斯。
三开间的残柱支撑起大殿。
贾琮才步入外门。
三人忽见一进墙边红梅树下。
一名十七八岁的水田衣女子,执锄挖坑。
埋下四五个鬼脸青的瓷坛。
女子身姿绰约,侧脸雪肤。
身在佛家寺院,穿有道家风韵的水田衣。
本就很怪异了。
贾琮回首,发现王浩、周六合都瞧得呆滞了。
当朝乾德皇帝虽然信佛礼佛,却不向全天下公开。
因此天下争相建造寺院、迎合乾隆爷的情况并未出现。
大楚的农民更喜磕头烧香于对他们土地有保佑的各种地方神明。
佛、道尽管影响深远。
牟尼院却是香客寥寥。
自打与师父进京。
妙玉在苏州玄墓山蟠香寺内埋了多年的雨水也一并带着北上了。
和寺院名僧一样。
她对喝茶甚是讲究。
采集雨水时的方位、装的瓷器、埋的地点。
无不精挑细选。
但有一点儿不干净,她就不要。
牟尼院是他们师徒的下榻租赁之所。
妙玉因是官宦家的千金小姐出身。
自小得病买了替身皆不中用。
不得已自己出家。
后来家道中落,但她也小有余财。
身边养着婆子、丫头。
所谓“替身”。
是封建迷信常有的一种人:自个儿得病,买个人代替自己出家。
以求去病消灾,谓之替身。
贾府家庙铁槛寺的张道士。
就是第二代荣国公贾源的替身。
替身,只有富贵人家买得起。
妙玉埋好雨水转身,长发披肩。
尽管绫罗绸缎拼凑起来的水田衣是宽大的。
但秋风拂动间,亦可大略估测她身姿粗细。
有着江南女子的婉约曼妙。
素面朝天,不施粉黛,一双薄唇抿着。
令人不禁感叹!
这破庙亏待了美人——除了墙角的红梅稍有增色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