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壹帆看书【yifankanshu.cc】 > 玄幻小说 > 重生家园 > 银河系断代史—希格拉大回归~终结之时中

银河系断代史—希格拉大回归~终结之时中(2 / 4)

梅瓦丝?萨加尔德立刻搬走了这块差点毁于高温的石头,并用最快的速度将其运抵蒂尔。当这位年轻女子带着指示石和满身的沙土闯进戴阿米德基斯萨会议时,正好打断了他们无聊的扯皮。萨们望向那块不起眼的石头,它上面雕刻的花纹几乎被岁月给摩擦掉了,然而仔细观看还是能够辨认出一些信息。雕刻在石头表面的是一个螺旋状图形,就跟斯叶特天文学家绘制的银河的形状一样;表示着银河的螺旋上凿刻着一条直线,从星系的中心直划到旋臂的边缘;直线靠近旋臂边缘的一端有一个点,其位置与卡拉克在银河中的位置完全相符;而直线靠近螺旋中心的一端画着一大一小两个点,并标识着一个既陌生又不陌生的名字:希格拉,说它陌生,是因为这是一种古老的通用语,现在已经无人使用,说它不陌生,是因为这个词的含义是:家园。

第二天ri暮时分,戴阿米德的院士完成了对指示石的检验,不仅验证了它的真实xing,同时也验证了它所蕴涵的意义。材料科学家证实它大约有3000年的历史。这块外表毫不起眼的石头被命名为“指示石”。所有与会的基斯萨都把这个消息带回给自己的子民。这块石头所带来的爆炸冲击可以想象,它的照片被尽可能地向全体卡拉克人进行展示,几乎每个人看到那上面的图案,不用进行过多的解释就能立刻理解它的含义——千年悬案找到了答案,卡拉克人终于明确了自己真正的家园!

一个大胆的设想慢慢浮现出来,何不借助卡托巴超空间核的技术回到真正的家园希格拉呢?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设想,只是想想都让人心chao澎湃。可是在正式决定之前,还有很多论证工作需要进行。

首先,指示石上的星空地图很粗糙,不过这并非是不可克服的。天文学家完全可以作一些保险的假设,把石头上的图案与他们已经掌握的关于银河系的知识联系起来。

由于卡拉克远离银心,所以它的定位可以通过对相邻的河外星系做研究来确定。指示石的地图似乎指明卡拉克人的家园希格拉位于资源丰富的银心范围内,那里的恒星系更为古老而且之间的距离也更近。

材料学家认为可以详尽的分析指示石的成分,然后通过光谱对比来确定它所起源的恒星系。这块黑se的石头似乎带有在真空中形成的特征,很多学者认为它是某个卫星而不是行星上的人造物品。对其原子结构的分析显示它是由岩层缓慢积聚而成的岩石;有些岩层由高能同位素构成,这只能由极高能的光子轰击而成。这些只能在最最激烈的恒星系中自然产生,因此它的材料绝对不是人工合成的,这可以证明通过材料来反推起源恒星系的做法是可信的。在观察其它河外星系时,斯叶特基斯的天文学家注意到星系zhongyang的黑洞吞没巨大星球时会产生高能粒子的周期xing光焰。如果将这一知识应用于他们所处的银河系,就可以根据指示石每一层的同位素密度粗略地计算出希格拉与银心的距离。这样的计算结果与卡拉克到银心的距离相减,得出两者直线距离至少三万五千光年。详细而漫长的计算持续了20年,最后终于将目标恒星系缩小到350个。

尽管卡拉克人还从未跨出过自己的太阳系,但是大家已经等不及了!瑟卡1155年,卡拉克从北到南举行了全球公决,从最强大的跨地域工业基斯到最小的农业基斯,人们的意见是一致的:卡拉克上的所有工业和科学力量都将投入到“追随指示石所指明的道路”这一任务中去——返回希格拉,自己真正的家园。

只是讨论、然后对各基斯事务提出建设xing意见的戴阿米德议事会被解散,因为它缺乏政治约束力,没有足够的力量调动全球的资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拥有实权的联合zhengfu。从那时起,全体卡拉克人第一次凝聚成一个基斯!

一旦他们认定什么,

就会彻底的投入进去,

那种狂热的激情,

甚至让人害怕。

他们所创造的一切奇迹,

都与此密不可分。

即便在最为理想的情况下,当前卡拉克上的全部3亿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一次xing地返回希格拉。初步的计划显示至少要分两步走才能完成这一历史重任。由于无法确定在太空中将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而且无法保证当前的技术在如此跃进式的工程中的可靠xing,首先要派遣先头队伍乘坐运输船去进行探索,如果他们能够安全抵达希格拉,就要在那里进行一些先期建设,为后继的大规模回归做好迎接准备。此时那艘运输船需要返回卡拉克,一批批地将人们运抵家园。

通过详尽地分析和计算,确定下能够完整进行先期建设所需要的人数:五十万。在估算那艘运输船的规模时,一个重大难题显现出来:想要维持这五十万人在漫长旅程中的基本生活需要,需要极大量的物资,而想要装载下这些物资,运输船的规模将是骇人听闻的,即便把卡拉克掏空也无法提供足够的资源。唯一的解决途径是用人体冷冻技术将那五十万乘员冷冻起来,到达目的地后再进行解冻;整个航行期间只留下必要的几万人来cao作太空飞船。如此一来,飞船的规模就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了,详细估算显示这艘飞船不应该小于400万吨。

为了具有足够能力应付太空中无法预料的各种情况,这艘飞船需要具有小型宇航器的搭载能力,又要具有探测能力,先进的研究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还应该具有生产制造能力,最后,它自然还需要成为几十万用低温睡眠技术冷冻起来的人民的临时家园。

科学家希望能够从卡托巴和轨道上的那些碎片中找到当初运送他们来到卡拉克的飞船技术,可惜未果,卡拉克人只能自己摸索。所幸所有具有科研能力的基斯都愿意无偿开放自己的知识,供科技攻关使用。

当时,我问他:

“你在地面上有财富,有地位,有更顺畅的发展前景,

为什么要抛弃这些,到天上去?”

他说:

“因为那里有一颗星球,还有一个月亮。

那是我们的家园,我们要回到那里去。”

瑟卡1159年第一季度,运输船的最终方案确定下来。人们把这艘几乎具有所有功能的飞船称为“母舰”,最后的设计总重达500万吨。

母舰的规模是如此庞大,以至于光是进行这一工程项目所需的前期准备就用去了整整20年。预定的建造场设置在卡拉克的环地轨道上,人们把残骸带上的小行星牵引到那里,切割飞船用高能激光将这些小行星分割成可以控制的大小,然后把碎块拖入分段分解阵列中,在那里会有一系列融化火炬将小行星分解成各种基本的元素。之后,材料工厂将这些元素合成合金和复合材料。在这里得到的许多经验和教训又在为母舰服务的下一代资源采集船中得到提炼和应用。

下一步是搭建环行脚手架。这一构造用了4年才完成,这是建筑史上最大的构筑物,高达25.6公里,停放在环地轨道上。它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哪怕在地面都能够轻易看到,于是乎,卡拉克告别了没有月亮的年代,从此以后,一个奇形怪状的发光物开始闪烁在夜空中。

脚手架建成后,母舰的工程正式上马了。在接下去的25年中,母舰从中心部分开始一层层往外兴建。在之后的数十年中,全卡拉克最jing锐的一万多名技术人员连同两万五千个机器人为建造工程夜以继ri。直到1208年,母舰安装上最后一层陶瓷装甲,彻底竣工。

母舰的航行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以业已成熟的聚变驱动技术为基础,基本上它是一系列大型的聚变反应堆,通过一个一定形状的磁瓶排出高能等离子体。在最大输出状态下,可以为母舰提供2g的加速度,这虽然很慢,但是却很稳定。姿态控制引擎由主引擎通过一系列导管提供等离子体来工作。

母舰的第二种推进系统就是超空间跳跃系统。在较底层的船尾舱内,有一个巨大的电磁屏蔽区,里面放置着超空间模块。这是科学家根据在卡托巴中所发现的超空间核开发出来的仿制品,根据母舰的巨大规模,它被放大了12倍;另外,虽然人们还无法启动超空间核,但是仍然把它嵌入模块中,一同安放在母舰里。

当母舰的核心功能部分建造完成后,乘务员就开始进入飞船进行各项任务的演练。想要cao纵如此巨大的规模,无论是电脑系统的整合,还是人员系统的组织安排,都复杂得无法想象。很快,一个接一个演习的故障使系统整合专家几乎疯狂。甚至在最基本功能的模块舱实验中,都有那么多数据需要分析,每秒钟都产生那么多反馈,现有的ai技术根本无法应付,因此各舱室的cao作人员被追加到几百人。这样一来电脑系统的问题解决了,人员组织的问题又膨胀起来。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掉的话,母舰别说回归家园了,只是通讯系统的混乱就足以让它瘫痪。人工智能专家拼命努力,力图提高ai的工作水平,但是它们的稳定xing让人无法信任。硬件上的建设工作ri新月异,但是软件上的停滞几乎使回归大计成为泡影。

这种困扰一直持续到卡伦?斯叶特的挺身而出。

我担任她的家庭教师,

那还是在她很小的时候。

那时她还是一个扎着两条小辫子,

整天大跳马南快舞的疯丫头。

可是现在,

我想人人都会对她敬仰万千。

卡伦?斯叶特是当代斯叶特萨——胡安?斯叶特的独生女儿,是基斯萨的直系继承人。她的专业是神经元科学,在母舰建造和系统整合期间,她一直在从事生物电路的研究,力图用一种生物xing的“电脑”来模拟人脑的功能。当听到母舰的工程人员遇到信息处理的瓶颈时,她意识到自己的研究或许可以派上用途。

然而,卡伦的研究还停留在神经元的基本层次,离真正制造出能像大脑一样多路并行处理数据的生物电脑还有很大距离。但是卡伦想到了一种现实可行的折中方案:既然无法仿制出人脑,那就把真正的人脑接入到电脑中去。具体实施方法是:将一个人的主神经打开,将数据流直接与生物电路界面连接,使这个人附着在母舰数据系统上。让一个活人成为母舰的信息处理中心。

可是这样的方案听起来比较残酷,因为必须有人志愿进行神经外科改造。卡伦?斯叶特拒绝让她自己的这种不成熟技术在其他人身上使用,她固执地自愿接受神经改造。实验是成功的,唯一的缺点是卡伦被永久xing地嵌在飞船的舰桥上,她成为整艘母舰和整个回归舰队的指挥官。

世界上有许多伟大的力量,

但是在大自然中,

没有任何力量比人更强。

生物学家对沙漠动物的研究是低温冷冻学的最初灵感所在,那些动物都形成了在夏天最热的时候躲在沙漠地下深处进行夏眠、暂停身体机能以躲避炎热的习xing。卡拉克原生生命形式用来消耗自己细胞中的水分以及防止在高温暴露下蒸发的生理机能,需要能够在人工条件下进行模仿和再造,以便能够解决一个相似但却矛盾的问题:在低温冷冻时由于冰霜扩张造成细胞损坏的问题。

人们开始动手进行人体试验。1185年,一个名叫雷?马根的志愿者被放入低温座舱中,然后座舱被置入一艘小型探测飞船。这艘飞船在接下来的6个月内沿着一条椭圆形轨道环绕卡拉克太阳系进行漫游。按照实验计划,飞行员马根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既不能醒来也不能消耗任何维持生命的养料。测试成功。更大规模的试验同样没有出错,人体冷冻学和冬眠技术就这样顺利攻克。随着技术的测试和完善,工程师开始装填航行所需要的数十万个低温吊舱。

考虑到吊舱的意外破损,为了保证有不少于五十万个完好的冷冻者安全到达希格拉,冬眠的志愿者征集了六十万名。所有志愿者要求符合一些技能、年龄和健康状况上的标准,所有小于17岁和高于50岁的人都没有被接受。

应该说,尽管技术在ri趋完善,但是技术内和技术外的风险仍然存在,一来是体质不够硬朗的人可能会受到低温的损害,二来整个母舰的先期探险就是一个风险xing极高的行动,所有母舰乘员和冬眠者很可能一去不返,或由于技术的缺陷或由于残酷的意外而丧生太空。如果他们能够安然到达希格拉固然可喜可贺,如果他们失败了,就会成为一次代价高昂的实验,可以为以后的新的回归行动提供经验教训。每一个志愿者都被如实地告知了以上诸条风险,然而报名者仍然人头攒动。每一个被录取的人,他们家人都是一喜一悲,喜的是为他(她)而自豪骄傲,悲的是他(她)有可能死于非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都重生了谁还用系统啊 独立根据地 大萌主 道士闯韩娱 九玄破天 签到系统藏道书院 幻想乡的一己之见 真道纵横 佣兵小子 灵案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