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壹帆看书【yifankanshu.cc】 > 其他类型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240章 辛酉政变,慈禧登上政治舞台

第240章 辛酉政变,慈禧登上政治舞台(4 / 7)

“而咸丰挑的八个人,只有肃顺是协办大学士。”

“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官阶比之内阁大学士要低半级。”

“咸丰让一个从一品的协办大学士主持朝政,京城里的那些元老能服气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既然不服气,那很自然朝中的元老也不会支持八大臣。”

“问题三,作为满洲贵族和外戚代表的景寿并不是可靠之人。”

“景寿虽然是咸丰的姐夫,但他同时也是恭亲王的姐夫,并且还是亲姐夫。”

“景寿和恭亲王的关系如此之紧密,他在关键时刻不跳反就是见了鬼了。”

“问题四,代表朝臣利益的三个军机大臣资历不足。”

“匡源和杜翰虽然深受咸丰的信任,但他们的工作更像是领导的秘书,资历不足以让同僚心服口服。”

“焦佑瀛的资历就更差了,出任军机大臣之前,他只是太仆寺卿,这样的资历远不能服众。”

“想象一下,老领导退休前安排三个秘书主持工作,这让单位的老员工怎么看,能服气吗?”

“问题五,八个顾命大臣全部是文官。”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道光驾崩前,原本指定载垣、端华等九人为托孤大臣。”

“但后来发现缺少能代表军队利益的大臣,便又临时加上了僧格林沁。”

“道光能想到的,咸丰却鬼迷心窍,关键时刻疏忽了。”

“八大臣中一个武将都没有,这就让当时手握兵权的兵部侍郎和僧格林沁很有意见。”

“问题六,八大臣全部在承德避暑山庄,而朝廷班子却在北京。”

“朝中有那么多人不服八大臣,而八大臣却没有一个人在京城拉拢各方势力的支持。”

“如此一来,这就给了反对者们在京城拉帮结派的机会。”

咸丰:顾命八大臣的人选是朕思考了好久才定下的,谁能想到事与愿违,以至于最后翻车了。

八大臣之所以没有近支宗室,是他担心重新上演先祖的困境。

他的载淳只有六岁,年纪太小,他不能让近支宗室篡夺了皇位。

他没有让亲兄弟恭亲王担任顾命大臣辅佐小皇帝,也是怕出现顺治帝和康熙帝的情况。

想当初,年幼的顺治帝被多尔衮把持朝政,年幼的康熙帝被鳌拜把持朝政。

鲜明的例子就在眼前,他不愿意看到恭亲王独揽大权,把六岁的小皇帝踢到一边。

他的生母很早就去世,于是被恭亲王的生母抚养,所以他和恭亲王亲如兄弟。

可哪怕他和恭亲王关系密切,没有嫌隙。

为了避免出现多尔衮、鳌拜之流,他依旧选择把恭亲王排除在顾命八大臣之列。

这样的选择好歹皇帝还是他自己的儿子,要是选择像恭亲王这样的近支宗室,那皇帝可能就要换人了。

至于八大臣的政治根基薄弱,也是他故意为之的。

他既想用顾命八大臣,又不想顾命八大臣做大,最终利用宗室身份威胁皇权统治。

他的本意是顾命八大臣没有政治根基,自然就会和两宫皇太后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毕竟顾命八大臣只有文官,没有武官,就注定八大臣只能依附两宫太后。

如此一来,其他各方势力也只能老老实实的,不敢有丝毫异心。

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对,他精挑细选的顾命八大臣,居然跟两宫太后有矛盾。

“大体来看,咸丰构建的顾命大臣框架是合理的,有宗室、有勋贵、有朝臣,各方利益貌似都能照顾到。”

“但是我们扒开框架看内核,却发现这完全是个豆腐渣工程。”

“宗室代表无法代表大部分宗室的利益,朝臣代表无法让群臣心服口服,勋贵代表还是个骑墙派。”

“或许咸丰的安排是出于双重考虑,既要防止两宫太后架空皇帝,又要防着大臣架空皇帝。”

“因此他挑选的辅政大臣都是位卑权重,短期内成不了权臣,威胁不到皇权的人。”

“但正所谓考虑的太多,担心的太多,往往是机关算尽终成空,曲终人散皆是梦。”

“咸丰的选人不当,导致八大臣在朝中根本没有执政根基,当时想把他们拉下来的大有人在。”

“那么谁来挑这个头呢?很显然就是能力出众的恭亲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