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壹帆看书【yifankanshu.cc】 > 其他类型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240章 辛酉政变,慈禧登上政治舞台

第240章 辛酉政变,慈禧登上政治舞台(5 / 7)

“9月5日,趁着祭拜咸丰的机会,恭亲王在承德避暑山庄与两宫太后秘密达成协议。”

“这件事情在清末流传很广,就连溥仪撰写自传《我的前半生》时也记录了这件事。”

“大致是说恭亲王化装成萨满,在行宫见到了慈禧和慈安。”

“三人密定计,然后恭亲王返回京城为政变做部署。”

“恭亲王回京后,趁着八大臣不在,拉帮结派。”

“很快拉拢了一群盟友,如军机大臣文祥。”

“咸丰驾崩前的军机处有五个军机大臣,其中四人被选为政务大臣,只有文祥被排除在外。”

“如此安排,让文祥对咸丰的遗诏非常不满。”

“恭亲王在北京活动的同时,在承德的慈禧也没闲着。”

“9月6日,慈禧提议让醇郡王担任正黄旗汉军都统。”

“当时郑亲王端华身兼热河步兵统领,管着承德一带的兵马,这也是八大臣敢威胁两宫太后的筹码之一。”

“慈禧提议让醇郡王担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分化端华手中的兵权。”

“因为承德一带的兵马主要来自正黄旗汉军,如果醇郡王接管了正黄旗汉军,端华想再调兵就没那么容易了。”

“见慈禧出招,肃顺和端华起初想拒绝。”

“但考虑到醇郡王为人老实,不象恭亲王那样让人觉得有野心。”

“加之慈禧毕竟代表了皇帝,确实不方便驳回,于是他们也就同意了慈禧的提议。”

朱棣:这个肃顺也是愚蠢,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明明大好形势,一再出现失误。

肃顺最大的问题,怎么能让恭亲王和两宫太后单独见面呢?

太大意,也算是无知,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

都已经和两宫太后的矛盾挑明了,这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紧紧盯着两宫太后,避免两宫太后和他人在暗中串联。

而且肃顺更愚蠢的就是分化了手中的兵权,让慈禧太后安插人手。

他就没搞明白肃顺怎么想的,都已经和两宫太后闹得水火不容了,怎么还能不防着对方呢?

尤其兵权是敏感问题,在慈禧太后出招的那一刻,就应该直接拒绝。

他只能说肃顺想要独揽大权,但可惜政治觉悟太低,完全看不到其中的凶险。

对手都已经在暗中准备了,可笑肃顺还毫不知情。

“9月10日,一个叫董元淳的御史上了一道《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并另简亲王辅政折》给两宫太后。”

“说皇上年幼,应该由太后垂帘听政,并另选近支亲王,如恭亲王辅政。”

“这道看似不点名,实则要求八大臣交权的奏书传到避暑山庄后,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了轩然大波。”

“肃顺当时猜测,董元淳区区一个五品御史,竟敢挑战咸丰的遗诏。”

“如果他不是疯子,那就是背后有人指使,而这个人肯定就是两宫太后。”

“不过肃顺明显猜错了,董元淳和两宫太后素无瓜葛。”

“他是咸丰二年的进士,其恩师是四朝元老周祖培。”

“而周祖培是体仁阁大学士,顾命八大臣中没有内阁大学士。”

“如果让八大臣执政,内阁的元老们捞不到半点好处,所以当时能指使董元淳上奏书的人只能是周祖培。”

“而周祖培掺和进了八大臣与两宫太后的权力斗争,那就说明恭亲王在京城拉拢了朝中元老的支持,这对八大臣而言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号。”

“几天后,兵部侍郎带兵到热河哭丧。”

“自从八里桥之战后,北京也好,热河也罢,其实都没有多少清朝的正规军。”

“当时手上还握有兵马的人只有三个,一个是兵部侍郎,大概1万多人。”

“二是僧格林沁,手下还有几千人。”

“三是管着热河兵马的端华,也有大概几千人。”

“兵部侍郎的兵马多于端华,这时候他的态度很关键。”

“如果他支持八大臣,两宫太后就只能靠边站。”

“而如果他支持两宫太后,八大臣就凶多吉少。”

“咸丰机关算尽,选了八个文官,全然无视军方的利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