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286章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2 / 5)

“到这时,因为赵普是勋旧大臣,又任宰相。”

宋太宗赵光义:赵普是建立国家的重臣,是为世人所重的伟才。

“986年春,宋太宗北伐,久未班师,赵普上书力谏收兵息战。”

“于960年四月,勾结北汉刘钧起兵反宋。”

“赵匡胤听说赵普的儿子娶枢密使的女儿为妻,于是命令他们分开等候。”

“过了一段时间,听见叩门声,赵普急忙出门。”

“一年后,后周世宗柴荣用兵淮南,赵匡胤攻下滁州,宰相奏请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

“在赵普的辅佐下,一年之内粉碎了李筠、李重进的反叛。”

“次年春,再次到赵普的府邸安抚慰问,赏赐钱财,增加其俸禄。”

赵匡胤宴请一众高级将领,装作喝醉酒的样子试探这些将领。

“960年末,赵匡胤平定李筠及李重进叛乱后的一天,召见赵普询问国家长治久安的计策。”

“宋太宗听到消息后非常震惊悲痛,赵普侍奉辅佐先帝,和他也有旧交情,赵普果断能决断大事。”

赵普解决事情的能力,据他所知都是从《论语》中学习到的。

“赵匡胤对赵普的恩宠渐渐疏淡了,开始下诏参知政事来分夺赵普的权力。”

一般而言,皇帝大多喜欢搞专制主义。

而赵普自从为相之日起,经常不顾个人安危,违抗皇帝的旨意。

他得知后勃然大怒,没有想到赵普竟然如此胆大妄为,竟然敢蒙蔽圣听,私烧奏折。

由于帝王高居庙堂之上,接触不到外界的人才,因此就需要百官之首的宰相能向皇帝推荐合适的人选。

总的来说,赵普私德有亏,于国有功。

“宋太祖派出使者快速前来安抚慰问,并封魏国公,享受宰相待遇,让他在家中养病。”

“宋太宗赵光义召问,赵普表示希望在机要部门来观察事变。”

由此可见,谏言是需要胆识的。

“不久,赵匡胤把赵普调出京师,任河阳三城节度。”

这与历史上某些王朝末期纲纪废弛的黑暗时代相比,至少还是属于比较明朗的时期了。

同时赵普主张赏罚分明,处理事务公平公正,不拘私情,即使是帝王也不能以自己的喜怒好恶而滥用法令。

杯酒释兵权之后,禁军统兵权被分化,且统兵权与调兵权在之后也分离。

朝廷储君的案件,赵普出主意,为赵光义背负不孝不朋友的名声。

“赵普怀疑其中有无辜的人,请赵匡胤讯问他们,后来得以存活的很多。”

赵普便认为赵匡胤已经错误,赵光义不能再犯错,而大狱便由此构成。

“镇阳豪门大户魏氏很欣赏赵普,将女儿许配给了他。”

考虑到赵普有大功,他当众斥责官员维护赵普。

“从计谋到躬亲,赵普功不可没,晋升兵部侍郎之职。”

“退朝后又上书宋太宗,自陈赵匡胤临终顾托之事,言辞非常恳切。”

“赵匡胤采纳意见,御驾亲征,命赵普留守京师。”

“赵匡胤大军兵行至开封东北之陈桥驿,将士借故停止进军。”

他详细读过《宋史》,对赵普总体还是认可的。

百年积累下来的弊端,一经废除,很多读书人赞美他。

“赵匡胤鉴于当时已控制局势,就着手陆续采取了一些措施。”

赵普也能决断大事,之前和他有些不愉快,这是很多人知道的事情。

北宋军队整体战斗力下降,在后来与契丹、西夏的战斗中处于被动局面。

“赵普辅政是相当专制,其他的朝臣非常忌惮他。”

“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在滁州养病,赵普朝夕侍奉汤药,赵弘殷于是以宗族的情份来对待他。”

在这一事件过程中,赵普献策之功自然是不能抹杀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