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299章 印刷术毕昇(2 / 4)

等上面的药剂开始熔化的时候,就用一块平板按压在它表面。

于是,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一样平整了。

印刷的时候,通常制作两块铁板。

一块正在印刷,另一块排字模。

这一块刚印完,另一块已经准备好了。

两块交替使用,提升工作效率。

每个字有好几个字模,比如之、也。

这都是常用字,一块板里经常多次出现,一般各备有二十多个字模。

字模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做标签,按照韵部进行分类存放。

生僻字随遇随刻随烤,很快就能做出来。

他认为如果就印两三本,那还不如雕版效率高。

但如果要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活字印刷就比雕版印刷快捷多了。

在发明活字印刷之前,毕昇是熟悉雕版印刷的。

雕版都是木板刻制的,但毕昇在发明活字印刷时。

没有选择用更简易的木活字,而是使用泥活字。

毕昇之所以会如此,他认为是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沾了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

木活字的字模跟药剂容易粘连,一旦排在铁框里,不容易取下来。

用泥来烧制字模,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次排版结束后,用火烘烤,使药剂熔化。

再用手一抹,字模就会自行脱落,不被药剂弄脏。

“印刷术发明以前,手抄书籍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甚至发展成为抄书的产业。”

“春秋战国时期,在诸子百家的带动下,读书写字的权利和能力从贵族阶层向士阶层乃至平民阶层延伸。”

“士阶层为了实现理想,在游学期间就开始抄书。”

“两汉时期,世家大族深受经学思想熏陶,书香门第形成。”

“他们有经济实力,对读书的渴求更强烈,单靠自己抄书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于是便乐意出钱雇人抄书,这种私家抄书的风气越发普遍。”

“而抄书的弊端显而易见,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抄错。”

“扭转抄书风气的,是雕版印刷术的出现。”

“雕版印刷,让书籍的复制速度大幅加快。”

“到了北宋时期,雕版印书更是蔚然成风,数量惊人。”

“不过,雕版印刷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印一本书,刻那么多板子,雕刻工人费眼费力,相当辛苦。”

“一块板子,如果有一个字错了,或者要改动,那整个板子就作废了。”

“如果一本书不再加印,全套板子也就作废了,没法重复利用,存放又占地方,造成巨大浪费。”

“比如北宋初年刊刻的《大藏经》,一共五千多卷,一共刻了十三万块板子,花费十二年。”

“活字印刷能在北宋应运而生,成全毕昇的历史定位,离不开社会大环境。”

“宋太祖立志宰相须用读书人,宋太宗也曾说过喜欢读书。”

“宋仁宗更以文治著称,组织编纂《新唐书》《新五代史》,诗词、古文和理学都有了长足进步。”

苏轼: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整个印刷史上都是一次革命,对中华文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在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版印刷。

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有错字又不易更正。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