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先贤莫能与之比,乃兼三皇之德、五帝之功,前所未有、前无古人之者,因此当号曰:“皇帝”。
“那么自称以及群臣对我的称呼呢?”
嬴政抚摸着身后的堪舆图,神色坚定而又霸气:“若秦因郡县制度而亡,那么便是秦之天命。”
嬴政将手中的奏疏打开,摊在桌子上:“您瞧,这不过是左相吕不韦送过来的奏疏,但我觉着他的一些建议并不能够施行。”
再者说,统一的历史被整整提早了十年。
此时大秦方才一统,覆灭六国,六国的部分贵族定然是不甘心的,而且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便是“士”这个阶层不够用了,没有足够的人手去镇守地方,地方一定会作乱。
自此,华夏大地上第一次出现了皇帝的称号。
秦王政十一年夏,秦王上皇帝尊号,秦王嬴政为始皇帝,又为高祖始皇帝,追封先父庄襄王为太祖皇帝,自称为“朕”,而群臣称之为陛下。
若是利用六国原本贵族的人去镇守地方,那和没有覆灭六国有什么区别?
在这种情况下,秦若是施行分封制,那些地方的势力便会对上新出现的阶层贵族“诸侯”,从而中央所需要承担的压力就会大大减少了。
陈仲没有将话说完,但是他话里面的意思很明显了。
或者说没有哪一个制度更好,也没有哪一个制度更差,只看哪一个制度更加适合如今的秦国而已。
更何况,分封制的下场不是就在眼前么?
难道好不容易统一了天下之后,又要再一次经历这样的路途么?
群臣称之陛下。
嬴政的烦恼以及之前的试探,不仅仅是因为宗室的缘故,更是因为朝堂上群臣争吵不断的缘故。
此时的嬴政尚且是一位二十来岁近三十岁的青壮年。
是故辞之。
事实上,陈仲早已经和陈肃、陈正以及吕不韦等人商议好了称呼,心中也已经有了定论,但他就是故意的装作中了“嬴政”的计谋,他是想要让嬴政“试探”自己的。
“再者五十年间,或许会经历一代、两代秦王,而世家之中也会更新迭代。”
嬴政的眼睛中充斥着些许迷茫的神色,纵然他天生聪慧,但他终究未曾经历过原本轨迹中的那些事情,在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总是有些犹豫的。
陈仲没有犹豫,继续说道:“王上的自称可由“孤”“寡人”更为“朕”,此字更为霸道,至于独一无二便更加简单了。”
“这是秦应该做的。”
陈仲的思虑很有道理,因为秦的统一真的是一个“不可能复制的巧合”,在一个动荡的分裂的、未曾出现过大一统的诸华诸夏中,杀出重围,并且以郡县制治国,让这个天下再也没有“多国”,而只剩下一个国家。
陈仲说完后,轻笑一声道:“陛下觉着如何?”
秦王政十一年,春。
陈仲并不相信嬴政所说的话,但他却并没有表露出来。
他按着额头。
他蹙着眉头:“华夏大地太大了,这样子幅员辽阔的大地,您对于地方的掌控天然的就会被削弱,这种情况下再启用当地的“郡守”也好“县令”也罢,都会让他们天然的形成同盟。”
这是自古以来的定律。
始皇帝?
嬴政微微的念叨着这个称呼,脸上逐渐的绽放出来了光芒。
眼眸中的笑容也是微微含着。
朕?陛下?
若今日施行分封制,那日后的君王是否也会延续这样的制度?
那诸华诸夏是否不会再出现所谓的“大一统”了?
秦王嬴政闻言谦逊言,自己不过是做了一些小小的举动而已,怎么能担当的起此等荣幸之称呢?
他也没有因为嬴政的怀疑而感觉到不安、愤怒、以及伤心,陈氏不管是哪一个人都从来不会因为王的怀疑而伤心,因为一个合格的王是绝对不会完全信任任何一个人的。
剩余的一部分支持分封制的人,或许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比如宗室。
陈府
王绾坐在陈仲的面前,脸上带着焦急的神色:“陈相,您怎么能够任由陛下胡闹呢?”
“难道您不知道郡县制度的弊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