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万死不悔【一更,求订阅】
听到这个消息,天下众人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第二反应是“陈氏又在玩什么花招”,第三反应是“啊?”。
陈氏被罢官了?
但这个消息还不是最炸裂的消息,随着陈正被罢官,陈氏在朝为官的另外一位担任司寇的弟子也“辞官”了。
这两位的辞官好像是引发了连锁反应一样。
上卿韩非辞官,隐居咸阳城,不再过问世事,没有任何理由。
丞相府中一小吏“张良”同样辞官,隐居咸阳城,不再过问世事。
难道被罢官之后真正应该做的难道不是一展胸中的志向么?
“踏踏踏——”
本来修订秦律是李斯、韩非、司寇一同收拾整理的事情,但是此时司寇和韩非一同辞官,只剩下了一個孤苦伶仃的李斯。
毕竟就算是面对六国,秦国都没有耗费过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
廷尉府
而这一场战争所带来的好处以及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经由上一任山河使者及大司农的提醒,征战百越的王翦等人并没有错过那一片可以“一年三熟”的肥沃土地,而嬴政也当机立断的决定将“封赏”的军功土地转移到了百越这里。
而也因为司寇的辞官,所以如今李斯不仅要负责廷尉的事情,还要负责司寇的事情。
听雨、品茗、展卷,这样的生活才是陈正真心向往的,自始皇帝六年到现在的始皇帝八年,陈正辞官已经足足三年了。
“恐怕是有什么重大的事情。”
要说谁是这一次辞官浪潮以及罢官潮中受伤害最大的人,那应该便是时任廷尉的李斯了。
始皇帝七年的春天默默地在这样的情形下到来了,而这一年的春天也为大秦以及嬴政带来了一个十分不错的消息。
那便是——拖。
陈正被罢官了,那么左相的位置总要有人顶上的,在命运的脚步声中,嬴政决定让李斯来暂时担任“左相”的位置,而令原本历史轨迹中时任丞相的“冯去疾”来担任廷尉的位置。
“这乃是陛下亲口所说。”
始皇帝七年的时候,天下间的事务已经忙碌到了一个极点。
官渡,陈氏。
“他总不能坑自己的同族兄弟?”
这个办法不说有多么妙,但陈正可以拍着胸脯言说,天下间没有比这个办法更有效的办法了。
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
这令那高高坐在章台宫中的嬴政都有些迷茫了,陈氏中竟然有这样的人么?
陈居将袖子中的密信递给了陈正,而后轻声道:“这便是密信了,送它来的人乃是“黑冰台令”顿若,他说这封信除却您之外,谁也不能看。”
好一派钟灵蕴秀的模样。
这样的人哪里是那么容易找到的呢?
陈居略微犹疑,后又开口说道:“父亲,此次好像是不一样的。”
这三年的时间,他出乎天下所有人预料的,不仅没有继承陈肃的“教学”事业,也没有周游天下讲学,只是呆在家中。
像是一个隐居在官渡陈氏中的“隐士”一样。
当这些消息一同流传出来了之后,人们开始好奇,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事情引发了这几人一同被“罢官”以及“辞官”?
人们好奇的心以及八卦的心是阻挡不住的,所以很快的人们就知道了这其中的原因。
让他离去是正常的,但他父亲后面那句话却是对陈氏中的“暗卫”所说,陈氏自然也是有暗卫和死士的,毕竟这般大的家族怎么可能没有侍卫?
重大的事情?
陈正微微一挑眉,他接过那封信,扫视一眼后神色就猛然发生了变化。
哪怕这个“人”是威名赫赫的陈氏之子也是一样。
百越之战发起自始皇帝刚刚登基后不久,而如今也有两三个年头了,这对于大秦来说算的上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了。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他总不能自己害自己?”
在这样的想法中,在百越那广阔无垠的土地诱惑中,在朝廷答应了会改造百越土地的承诺中,部分秦人也好、以往的六国人也好,都背上了自己的行囊。
他沉默的说道:“陛下不仅下了诏书,并且送来了一封密信。”
雨水从屋檐下不断的汇聚,而后冲刷到“中堂”下的池塘中,池塘中时不时的有一两尾鱼儿游动着。
“士”这个阶层消息的流动性本就是很强的,毕竟谁还没有一两个亲戚和人脉关系了呢?
但当他们知道了这其中的缘由后,几乎是所有人都对这件事情闭口不谈了。
说完这话后他又看着四周,轻声道:“此处不可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