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
还需要一两年时间酝酿和积蓄实力。
仅仅只隔了不到一年时间,
中环的地皮市道也并未发生巨大的改变,
金门大厦如果按照实际估价,
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主动求购的一方不加价反而减价的情况。
在和怡和的第一轮谈判中,
面对志在必得的万达,
这家名气不显的公司在第三轮放弃了报价,
瞎报了价格。
否定了老板的报价,
认为5.5亿才是金门大厦的实际市值。
1978年3月25日。
旁边就是中银大厦和汇丰集团总部大楼。
老板同意将报价提高到6.2亿港币。
他们高兴,
万达又给怡和他们传真,
这次竞价后的第二天,
万达就和怡和签署了收购协议,
正式将金门大厦纳入麾下。
刘俊城知道这条消息后,
目前的地产市道还看不出有投机和炒作的空间。
否则根本无法和怡和的亲儿子竞争。
万达是刚成立的新公司,老板对地产行情不了解,
看谁更急!
他自信万达会比怡和急,
万达的高管确实急,
但他们急也没用,
他们觉得这什么垃圾公司,
竟然这么业余和不专业。
于是,
恰在这时,
这次成功收购金门大厦,
因此,方鹤轩绝不相信,
万达每天都给怡和发传真,
催促第二轮谈判,
但就是不提抬高报价的事。
这15天里,
不过,让怡和有点膈应的是,
一句话总结,现在的时机不对。
一家最终在5.8亿港币上死不松口,
这个价格,
方鹤轩让游秉文拿出100万作为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