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壹帆看书【yifankanshu.cc】 > 玄幻小说 > 大明官商 > 火绳枪与燧发枪资料

火绳枪与燧发枪资料(4 / 6)

对于明朝在红夷炮上的创新我仅说两点,第一,明朝在1636年围剿张献忠的时候就有人为红夷炮加上了望远镜等光学瞄准仪器,而欧洲要到19世纪才办到,第二,沈阳故宫收藏的一门吴三桂守山海关造的铜壳铁芯炮在17世纪造炮工艺上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明朝在对待红夷炮上来说除了在硬件上的研究外,焦勖在火炮制造、分类方面,孙元化在弹道学方面,宋应星在冲击波研究方面,戚继光在射击学的三点一线理论上都有大量的成果,最为重要的是明朝还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个有着自己国家火炮设计比例表的朝代,和当时的欧洲各国处于同一水平。

清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时,由于还有点明朝流下来的老工匠和一些西方传教士,所以还能造一些性能还过得去的大炮,但已没有明朝乃至西方任何一个强国那种火器理论、工艺、研究全面发展的景象,成为仅仅是”造”炮或者说仅是留有一层”造炮”的壳而已(当然,在个别人眼中只看到花费减少了90\%,毕竟研究开发花的钱远非制造费用所能比的)。以至于后来打台湾都是以荷兰舰队当主力,因为清军火器根本不是郑家军的对手,否则也用不着玩迁海三策了。可等到唯一撑门面的那帮明朝遗人死光了满清的火器就更是倒退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如:清嘉庆时曾倾全国之力仿制一批明朝末年造的神机炮以装备八旗炮队,结果所造大炮射程竟不足原炮一半;鸦片战争前,关天培日记中的记载清军当时自制的九千斤大炮(不是臼炮)最大射程只有1200米,要知道明代一千多斤的红夷炮都比这远得多得多;当两次鸦片战争时清兵被英国开花炮弹打得晕头转向,对开花弹视为神物时,全然忘了他们的努尔哈赤就是让明军开花弹给砸死的,而在当时北京八旗炮库内还有大量被蛛网密布的明代造开花弹

神机营是中国明朝永乐前期创建的京军三大营之一,也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火器部队,担负著「内卫京师,外备征战」的重任,是朝廷直接指挥的战略机动部队。神机营与明初创编的卫所驻军的编制不同,其最高编制级别为营,营编提督内臣2人、武官2人、掌号头官2人;营下编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军,各设坐营内臣1

人、武臣1人,除中军下领四司外,其余各领三司;每司设监枪内臣1人、把司官1人、把牌官2人。营专习神枪、神炮。稍后,又得都督谭广马5000匹,称五千下营,附於神机营,设官如神机营以下各军,营下编四司,每司设把司官2人,神机营的任务是主管操练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兵。经多方考证,神机营约建於永乐七至八年(1409至1410

之间。比欧洲最早成为建制的西班牙火枪兵(创建於1510年),要早一个世纪左右。

自生火铳:明代末年开始试造的一种燧发枪。南京户部右侍郎毕懋康发明的。它的构造和性能与前述鸟铳无大差异,主要是改进了发火装置。自生火铳的出现,将我国使用了两百多年的火绳点火法,改进为燧石发火。这是我国火器史上一个大革新。因为使用火绳点火,有很多缺点,遇到风雨的天气,火门里的火药不是被风吹走,就是被雨打湿,以致不能发射;有时还没有瞄准好,就过早地误放了。毕懋康记载的是撞击式燧发枪,扣板机龙头下压,因弹簧。的作用与火石磨擦发火。这样,不但克服了风雨对射击造成的困难,而且不须用手按龙头,使瞄准较为准确,并在各种情况下,随时都可发射。

军事大明神机之明军火器军队编制的详细资料

中国装备火器的军队编制出现的很早,也很健全。早在元朝至顺年间,军队中就已装备了发射口径为20毫米以上铁弹丸的金属火铳,从而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火炮,并出现了”炮手军”和”炮手万户府”的建制。之后由于火器的蓬勃发展,明军更是普遍装备了火器,战争的主要武器转向了使用火器。

朱元璋在位时,明军首创火铳与冷兵器依次攻击敌船的水攻战术,各地卫所驻军已有10%装备火铳。明永乐八(1410)征交趾时,明成祖还在京军中组建了专门的枪炮部队——神机营,这种独立枪炮部队建制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首屈一指;明成祖在亲征漠北之战中,提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原则,神机营配合步兵、骑兵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火器的应用更趋专业化,神机营已成为军队的一个兵种。

明朝中期,戚继光镇守北疆蓟镇(今河北迁西县西北)练兵时,编练的水军营、步营、骑营、车营、辎重营,使用枪炮等火器的士兵已占编制总数的50%

左右。其创建的车骑营中的战车部队,简直就是类似于现在装甲战车部队:车营编官兵3100余名,佛朗机炮256门,大将军(重型大口径火炮)8门;每车营有战车128辆,每辆战车配有佛郎机2门、鸟铳4杆、火箭手4人,平均每12名士兵装备一门火炮,临战之时火枪轮番射击可以终日不停;骑营编官兵约2700名,装备有60门虎蹲炮。

因此在明朝前期,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劫掠的成本大大提高(死人太多,收获太少),以至于可以说是亏本买卖,蒙古就因此而衰落。明朝末期,明军和倭军在朝鲜所进行的战役中,明军的火器质量和使用水平就高于倭军。当时倭军和朝鲜军都甲胄齐全,十分精良,而明军却有不少连盔甲都没有就上战场了。朝鲜军队开始很吃惊,以为是明军神勇,其实是明军多使用火器,在火器的时代,盔甲反而是起不到作用的累赘。

明朝前期正规军的装编表:

全营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

骑兵1000人;

炮兵400人(管理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

共计官兵5000人。

装备火器:霹雳炮3600杆(步兵火铳);

合用药9000斤;

重八钱铅子90万个;

大连珠炮200杆(多管火铳);

合用药675斤;

把口400杆(炮兵防身用手铳);

盏口将军160位(野战重炮)。

明朝后期车营编制的详细资料(孙承宗和戚继光)

关于车营的编制:战车子营按照营-冲-衡-乘-车分5级编制。

每营4冲-每冲2衡-每衡4乘-每乘4车(偏厢车),

合计战车128辆,配属给步兵子营使用。

步兵子营和骑兵子营则仿造战车子营编制。

步兵子营每100人为1乘-400人为1衡-800人为1冲-4冲3200人为1步兵子营。

骑兵子营以50骑为1乘-200骑为1衡-400骑为1冲-4冲1600骑兵为1骑兵子营;

另配一个2冲的骑兵权勇队(预备队),一共有2400名骑兵。

关于偏厢车的记载:

明代宗朱祁珏(景泰帝)在位的时候,郭登在大同曾造用于防守的偏厢车。辕长1.3丈,宽0.9丈,高0.75丈,厢用薄板,上置铳,编配10人使用,出则左右相配,前后相接,钩环牵互,车载衣、粮、器械并鹿角。

之后成化、嘉靖、隆庆年间均造过偏厢车,隆庆三年(1569年),戚继光在蓟州曾造过偏厢车。其式——只用向外面一厢,每辆重600斤以上。

不久明军守辽东广宁时,魏学曾又作改进——每2辆中设拒马枪1架,填塞间隙,车架上下用棉絮布帐围之,可以防避矢石,车上载佛朗机2挺,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架拒马枪上树长枪12柄,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车用卒25名。孙承宗车营所用偏厢车大致与之相同。

孙承宗编炼的车营资料(标准车营):

全营兵力:步兵3200人;

骑兵2400人;

辎重车夫512人;

各级军官,侍从,传令,杂役515人;

共计官兵6627人。

装备火器:枪1984枝,

其中鸟铳256枝;

3眼枪1728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都重生了谁还用系统啊 独立根据地 大萌主 道士闯韩娱 九玄破天 签到系统藏道书院 幻想乡的一己之见 真道纵横 佣兵小子 灵案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