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章武无烟石炭矿,还等待他们去开采。
虽然章武郡境内的石炭矿都是露天石炭矿,但也不等于直接暴露在日头下,至少也要挖掘十几米,甚至几十米才能开采,而且装车、运输也都需要大量人力,这些犯罪之人和未来战争所获取的战俘,无疑将是补充劳动力最好的来源。
根据他们罪行大小,劳役从十年到两年不等,只要表现良好,劳役期满后就可恢复***,或加入狂澜军。
当然,这些都是王烈未来的打算,在处理完这些首恶后,徐清那三百余私军,还剩下两百人,却全划归进狂澜军,交由苏良对他们进行训练。
训练合格的可以加入狂澜军,不合格的则发配去挖石炭。
这样的刺激下,这些人尽管平日惫懒,此刻却无不三军效命,卖力训练。
至此,渤海徐氏的势力在沧县、乃至整个章武郡境内被横扫而空。
整个章武郡终于完全掌控在了王烈手中。
建兴二年九月中,王烈带着近四百名新收服的士兵返回了章武郡治所平舒。
而平舒县城的防御则留给了那后去的一千名狂澜军士兵,庞冲也被王烈带到平舒,提拔他做了平舒县的县令。
虽同为县令,但治所平舒可比沧县要优厚许多。
而沧县县令则交由皇甫方回担任。
皇甫方回虽有才华和眼光,但毕竟没有过从政经验,加之其性格刚正,却正好从这百废待兴的沧县县令做起,好好磨练下他的性情,将来才好重用。
而驻防沧县的一千名狂澜军军兵也全归皇甫方回指挥调度,以协助他管理地方。
这一千名士兵在沧县,不仅仅是保境安民,还要参与沧县的生产、建设,把沧县打造成平舒县城有力的犄角,到时也好能互相支援。
离开沧县前,王烈再次拜见荀崧,请他一起去平舒,王烈还说一定会将荀崧老母的遗骸迁徙回颍川。
荀崧考虑了下,见自己的儿女都很喜欢王烈,自己和王烈的一干手下相处也算愉快,而且一直留在沧县也不利于两个子女成长,于是欣然同意。
此刻,眼平舒在望,王烈心情也略微激动。
在王烈离开的这个半个多月,平舒城已经又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平舒县城的外城多了一道城墙。
按照王烈离开前的交待,胡大海带狂澜军人马和招募来的百姓,在平舒原有的城墙外却再次加了一道更高更厚的石头砌成的城墙。
平舒县城附近并没有石头,碎石都是从几十里外的鸡鸣山运来的。
这城墙高约四丈(十几米),底部宽四丈,顶部宽约三丈,却是比之幽州治所蓟城的城墙还要巍峨雄壮。
等王烈回到平舒时,这城墙的地基已经完全打好,砌城的石块也准备了许多,胡大海正顶着太阳,指挥人马在场地上忙碌。
一见王烈回来,胡大海却是离着老远就对王烈打起了招呼:“小郎君,你回来啦——老胡我这几日可没偷懒,今天可有好酒请我喝啊?”
一干第一次见识到胡大海的士兵都面面相觑,庞冲更是下意识的问道:“此为何人?怎如此粗鲁?”
王烈笑道:“这是我们海叔……来人啊,全体下马,帮海叔他们劳动一个时辰,这劳动和今日的晚饭挂钩哦,那一队干的最少,哪一队没晚饭吃!”
一干士兵听说后,立刻在各自队主的带领下扑向场地。
这一路行来,王烈就一直在沿路训练这些士兵,经常搞出这种突袭的项目。
开始某些士兵还不以为意。
王烈也不体罚他们,但等饿了几顿后,再强硬倔强的汉子也服了软,加之王烈赏罚分明,训练和这种劳动表现好的,都有额外的奖励,或是提拔成伍长、什长,或是多发一个月的军饷,总之是彻底调动起了这帮本来惫懒军卒的积极性。
众人一拥而上,一个时辰后,却是帮胡大海他们做了不少工,胡大海的一张大嘴都快咧到耳朵上了:“这敢情好,若是每日都能来帮工,我老胡可就轻松很多了。”
王烈笑道:“海叔,现在你就是我们的后勤总管,这些事情是你要做的,我们只能帮你一时。”
胡大海闻言,老脸拉了下来。
王烈却又道:“不过过些日子,你这里就有人手可用了。”
胡大海闻言,高兴道:“是什么人?”
王烈神秘道:“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一行人绕过修建的城墙,很快进入了内城。
城内的街道也被清理的更宽阔整洁,路两边照着草原之都盛乐那般,都修建上了排水的明渠以及四面合围起来的垃圾堆放点,每天有太守府招募的固定的清扫人员进行打扫。
确保了城内的干净整洁,也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这个时代因为环境卫生问题,引发的各种疾病的流行。
城内百姓的房屋,也由太守府出钱修葺整齐,单这一项就花费了数千金,但却赢得了百姓的交口称赞。
而最让王烈高兴的是,一路醒来,平舒县城内的商业氛围越来越好,来往的行人、商旅不断,已经逐渐恢复了战前的繁荣。
不单是岑言的商行买卖兴隆,费过的酒馆也是人满为患,费辰已经带人把分店开到了蓟城。
而且其他买卖在这些人流的带动下,也逐渐发达,很多商家都在店外立着木牌,招聘伙计。
生意好做,大搞城市建设,都极大的开拓了劳动力市场,从而让百姓有钱花,有饭吃,百姓有钱就会投入市场再消费,整个沧县已经逐渐步入一个良心循环。
而且,王烈现在控制的岑氏商行和是楼居酒馆,为他带来的效益更是让他捧着账本就笑开了花。
单这经营鼓风机和曲辕犁的商行,以及经营火龙烧的酒馆,每天带给王烈的利益就可以用日近千金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