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一百八十六章 食饵(1 / 3)

,最快更新和女鬼在北宋末年的日子最新章节!

“哦……”,“呵,这样啊……”

这是苏进的声音,在书铺天井里显得格外随xing。().shushuwu.♠书书屋

此时的他,正拿着木瓢给盆栽浇水,一株、一株,身边的李清照跟着他步子说话,每到一关键处,那悠闲的浇水声就会滞上一下。

“这样啊……”他将瓢丢进水桶,想了会儿,倒也是作真的点头。

“可以。”

嗯?李清照看他边收拾瓢桶边说话。

“老学士为苍生行劝党争,乃大仁义之举,我这后辈小子又岂有不应之理。”

这话说的,李清照眨眨眼睛,没有立即回应,等着两人出了对门的面摊吃面时,才有了更自然的交流。

……

“两碗桐皮面好嘞~~”

长长的吆喝声在书铺西头的角楼巷子里响起,里头摆着的一家面摊正在招呼客人,只是由于偏僻,所以基本只有附近几个道观的道徒来吃,他们坐下来,聊着观里的勾心斗角,一些唏嘘、一些怨言,与其说是来改善伙食,倒不如说是来透气的。

吸溜一声,一筷子的面吃进苏进嘴里。

李清照收回了在那些道徒身上的余光,看着苏进,捧了捧自己的碗,霞阳映在面条上,油光烁烁的。

“店家与我相知而交,如此说话……可就生分了。”

她语气轻柔,有些难以言诉的愁绪在里头。虽以她父亲的立场来说,苏进做个顺水人情并无不可。只是这毕竟与他无关,如今整个京师都知道苏进与曾布关系密切,如若往后元祐党人与曾布决裂。那苏进这个当初的媒人可就左右难圆了。

想着这份厉害在里头,所以她并没有劝服苏进宣扬两党罢戈,只是简单的将苏轼的意思转递给他,承与不承,应与不应,就完全看他自己的计量了。

只是……

苏进答应的如此干脆,就不得不让她认为是自己的缘故了。

“我知店家心意。但此事祸福难料,店家心里既是明白,又何必淌这趟浑水。”

苏进抬起头来。“你既知我,又何须担心。”

两人对视着,一个嘴角含笑,一个却是眉角蹙愁。

……

……

他们的这番谈话。很快就在第三天的报纸上显现出来。以如今报纸在民间的影响力,只要是头条上的,无不成为当天的讨论中心。

苏东坡被赦回京,这绝对是极大的新闻。

民间的议论且不说,这士府大院里的官员们都是极诧异的表情,谁会料到这贬至儋州的老头还有复归之ri,不过以他如今的年事,也很难再对朝政产生影响了。他们这么想,并且还对着子女和宾客一笑置之。不过……那几个受邀文会的就不会如此乐观了。

蔡府后院。

亭子里正躬身读卷的蔡卞被女儿打断了思路。

“爹爹不妨看看今ri的报牒。”蔡薇挽了个群花坐下,将报纸推给蔡卞。

蔡卞本是无意,可看不过盏茶,那素是平淡的眼神也慢慢凝了起来。

“爹爹可是能瞧出端倪来?”蔡薇道,“那苏进既为曾布助力,那此事可就唐突了,难道他不怕受人猜忌?”

蔡卞沉吟了会儿,放下报纸,“再看看吧。”

……

大部分人就此观望,心以为是个案,可其后的几天,这报上开始接连刊登元祐党人的忠良事迹,从司马光起,到吕公著,到文彦博,几乎是与之前一模一样的节奏,这可让曾布制下的臣僚皱眉了。

“这苏家小儿玩的什么花样,我们可不是韩忠彦,容不得他玩这套!”

“让府衙先查了他铺子,看他还敢如此猖獗否!”

兴国坊内的尚书省议事厅里,已有侍郎官将报纸摔桌上了,声音震的人耳膜嗡嗡直响,典吏们噤若寒蝉,就是蔡攸也不在这时候去触霉头,他暗暗的观察周边,记下几个侍郎官的神se,心里有了盘算。()

“这苏仲耕此事做的确实不妥,我等可要万分留心了。”

一直表现低调的郭知章这时附了句声势,却没说太多,毕竟苏进是曾布眼前的红人,若是起了争执,他是不会认为曾布会偏向他这敌营“降臣”。

同样想的还有赵挺之,他虽不是完全的元祐党人,但也不是曾布一系的,所以眼下曾布独相,他的处境反不如苏进这低微商贾。

“诸位不妨就此事与曾相说说,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那苏进一介商户,免不了会受jian人蛊惑。”

“赵侍郎此言得理,我等这就起折上报。”

他们这一起身,正巧与门外的唱声撞在了一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都重生了谁还用系统啊 独立根据地 大萌主 道士闯韩娱 九玄破天 签到系统藏道书院 幻想乡的一己之见 真道纵横 佣兵小子 灵案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