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340章 父子论国(2 / 3)

李府,

李东阳在湖心亭中小酌,边上坐着一个尊贵的人,炉火在熊熊燃烧,跳出火星沫子。

“陛下在烦心西北的丝路之事,想必,这几日不会召见你。”

杨一清沉眉:“何人如此大胆,敢谏言开海?”

李东阳脸上微微一抽,吁叹:“你猜错了,此人胆子极小,遇事便推诿。”

“天底下……还有这样的人?”杨一清满脸不信。

李东阳点头道:“有啊,就是老夫的学生,你若上朝,便能碰见他。”

去年年末,弘治皇帝下旨,让南京太常寺寺卿杨一清,去督管陕西马政。

强者法则在太仆寺推行后,许多不孕的母马,都怀孕了。

牧马草场,增长至一十五万三千七百七十余顷。

年关近了,他从陕西赶回来,向弘治皇帝报喜。

“如今战马充足,连茶马易市都不要了,还开海禁做什么?此人是谁?

今夜,愚弟便修一封弹劾疏奏,送进宫里。”杨一清不忿道。

李东阳摇摇头,道:“此子弹劾疏奏写得极为厉害,杨兄还是不要弹了,免得伤身。”

杨一清脸色凝滞一下,此子是李兄的学生,包庇之下,才不好开口。

想清楚之后,他便不再问了。

喝了两杯酒,回到府上。

杨一清在京城有些好友,不难打听,最近谏言开丝绸之路的人。

只是,这小子只是区区都察院的小御史。

竟敢谏言开海?

杨一清轻哼一声,离开京城太久,连李东阳也忘了,他写弹劾疏奏有多厉害了?

不过,他写弹劾疏奏一向谨慎。

落笔之前,必定先收集资料,再翻开大明律,对号入座。

当他从各种渠道,查到严成锦的资料时,有些吃惊。

这个叫严成锦的小子,官龄不过两年,就从翰苑升到了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仅仅比他低了一品。

最重要的是,此人弹劾了许多大臣,无一败绩。

遂起了好胜之心,决定替天行道,弹劾此人。

他酝酿了许久,终于在纸上写下了第一个字。

…………

东暖阁外,

大臣们一大早就来抢座,争取跪在前面,这样陛下才能看见他们的脸。

中书官写进书里,也能落个好名声。

邹俊穿得很厚,跪在棉裤上,多久也不会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二婚 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贬妻为妾?贤德大妇她掀桌了 边军悍卒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袋子通古今:我助倾国女帝搞基建 综清穿:绿茶攻略中 陛下就是躺赢狗 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