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严绍的解释,伊莱诺白了他一眼,却也没说什么。
至于动机,她丝毫不怀疑集团有用研制动机的能力。毕竟目前的雨石集团,可是拥有着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在公司内部不但有着国内的一些人才,同时也招揽了许多国外的人才。
虽然很多人处于多种原因不愿意到中国来任职,替中国人服务,但是雨石集团在这方面的研能力绝对是全球最强的。
再加上汽车业务一向是集团最大的盈利方向,集团本身对其也十分重视。作为心脏的动机更是没少投钱。
全球最优秀的研能力,再加上全球最多的资金投入。
如果说雨石集团都没办法弄出2oo匹马力的动机,那恐怕这个世上也没哪个国家能弄的出来了。
历史上德国的a7v坦克以2台戴姆勒直列4缸、水冷汽油机为动力装置,动机排量为17升,每台的最大功率为1oo马力,2台为2oo马力。其实德国人原来准备采用1台2oo马力的汽油机,但现设计已来不及,只好选用现成的2台民用汽油机。这2台动机通过2根传动轴将动力分别传递到车体后部的传动装置。
德国人和严绍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他们是时间来不及了,所以只要找两台民用的汽油机来凑合用,而严绍却是早就知道坦克这东西的用处,所以早早就已经开始准备。
最终在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之后,集团本身的研究小组终于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在15年即将结束的情况下,拿出了他想要的成果出来…
————————————————————
听了军官的介绍,伊莱诺满意的点了下头,而后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刚才上校先生您说12.7mm机枪………我记得,国防军似乎只装备了8mm口径的机枪吧?怎么会多出来了一个12.7mm口径?”
“这个吗…”严绍在一旁笑着道。“这个是我提议的,虽说8mm口径也很不错。但在威力上毕竟还是稍微差了一些,所以在研制这些战车的时候,我让军工厂的人也稍微研制了一款大口径重机枪。也就是你们看到的那种12.7mm重机枪…”
“就目前来看,这种机枪的性能非常不错,不但可以用于步兵作战,而且也可以装备在飞机上,并且也通过了可靠性的测试,只是在重量上还稍微有些问题,所以短时间内还只能装备在战车上——————也只有这些几十吨中的战车。才能轻易的使用这种武器…”
听到严绍的话,那个军官也点点头。
尽管最初的时候多少有些不以为然,但在实际的测试当中却证明。12.7mm口径的武器在威力上的确有独到之处,至少寻常士兵如果挨了一,命中四肢,那么四肢便算是废了。如果命中的是身体的话。人即便不是当场死亡,相信也无法活多少时间了…
和原来的8mm口径相比,无疑有着非常高的优越性。
而且在重量上,由于采用了一些新技术和一些新材料,可以达到和马克沁一样的重量。在许多军官看来,这已经足够了。但是严绍却似乎还嫌有些太重,这也是直到目前为止这重机枪都还没有装备的一个原因。
因为按照严绍的要求,这种机枪在算上三脚架的情况下。重量至少应该在6o公斤作用,而不是目前的7o多公斤…
这对当前的技术而言。无疑有着较高的挑战性…
————————————————————
虽说严绍的要求有些高,但是在6军的人看来,如果能把重量减下来,那也是件不错的事。毕竟现如今的6军还处于骡马化状态,在一些复杂地形的行军当中更是要靠着士兵的一双腿才行,如果能把重量减轻下来的话,对6军的好处将会是大大的…
这也是6军没有反对的另一个原因…
而在对【饕餮】进行过介绍之后,那个上校军官也开始介绍起了另外一个‘主角’…
“【穷奇】,这个是目前军内的代号,正式的名称则是【15式战车】…”
“这种战车的全重为13吨,同样装备着一台国产水冷v形八气缸“星”2oo马力动机,乘员组的人数为3人,公路度3o公里/小时,越野2o公里/小时,另外装备有一门2omm155机关炮和一挺12.7mm并列机枪,炮塔及车体正面装甲为5omm,侧身及后部为2omm,同时炮塔本身是可旋转的,几乎毫无死角…”
“这种武器的主要目的就是用来摧毁敌方类似的存在,尽管目前为止我们还没得知有哪个国家拥有类似装备的消息,但是有备无患,而且我们认为如果这种装备出现在世人面前,其他国家是一定不会无动于衷的…”
“那么…”卡特琳娜看了眼【穷奇】后询问道。“2omm口径的机关炮………威力足够吗?”
“没问题的…”那个上校军官笑着道。“而且即便真的出现什么情况,我可以也可以给他换装口径更大的火炮,比方说37mm口径的火炮,只是那样的话射明显就要小上一些,我们制造这种战车的目的虽然是为了针对可能会出现的敌方战车,但到目前为止这种情况毕竟还没有生,所以2omm机关炮,在进行突防的过程中也可以帮助士兵们对敌军进行打击,效果可比机枪强的多了…”
————————————————————
在研这些装甲车辆的过程中,其实严绍也根据自己对后世坦克的了解,提出了不少的意见出来。
毕竟这个时代的坦克,比如说英国人的马克,还有德国人的a7v都有着自己的缺陷。英国人的马克就不说了,虽说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坦克,但是本身却十分粗糙,且有些不合理。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驾驶一辆坦克居然需要4个人。而且内部的环境非常恶劣,气温高达5o度,历史上经常会出现内部人员晕倒的情况。
至于德国人的a7v,与其说他是坦克。到不如说他是一辆装甲运兵车…
一辆坦克里面,居然有着18个乘员…
18人的布置是除了车长、驾驶员、炮手、装填手外,光机枪手就有12人。另有2名机械师。这18名乘员还是从不同的部队抽调来的,车长为军士或军官,驾驶员和机械师来自工兵部队,炮手和装填手来自炮兵部队,12名机枪手来自步兵部队。这也为整车的指挥和协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另一个版本给出的是23名乘员的布置图,增加了副驾驶员、通信员、信号员、信鸽员和瞄准手等——————国内的一般资料称,‘a7v坦克的乘员人数为18人’。其来源为foss主编的英文版《坦克装甲车辆百科全书》。
严绍虽然对坦克不是很了解,但还是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供一些意见的。事实上严绍一直都很庆幸自己有站出来,不然最终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恐怕就是一些‘蒸汽朋克’怪物了…
那帮子研究人员。在研究坦克的时候,可是没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果就是造出来的东西一个比一个怪,但是威力吗…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坦克。就只有法国人的雷诺而已…
不过法国人的雷诺重量太小。和前两者相比体积更是小的可怜,只能用微型来形容…
当然,这似乎并没什么,关键的是体型较小,重量较轻的同时,雷诺的装甲也很薄弱。英国人和德国人的坦克装甲比较厚,可以抵挡一定的打击,但是雷诺的话…
面对一些一战后期出现的反坦克武器。就显得有些没有抵抗力了…
————————————————————
后世的坦克主要是主战坦克,坦克的重量越来越重。5o吨已经算是比较轻的了。不过在冷战期间,包括二战在内,坦克主要被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
本来严绍也是打算这么分的,但以现在这个时代的技术来看,这么分配明显是不现实的。所以严绍只把这些装甲车辆分为了两类,一类就是装甲运兵车,主要用来运送士兵,同时由于拥有较强的装甲和较强的火力,所以也可以挥一下坦克的作用——————反正在这个时代,装甲车和坦克的区别并不怎么大。
也正因为这样,严绍并没有在装甲车上弄个炮塔,而是弄了4个机枪塔。虽然后世的一些装甲车上通常也会装备一些小口径火炮,但这个时代毕竟没什么装甲车辆,他们的任务也只是需要带着士兵越过堑壕,出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严绍弄得较为简单…
另外为了保证履带的安全,所以严绍也让他们在履带的外部弄了一些铁板,这也避免坦克的履带会被手榴弹一类的东西炸伤导致瘫痪。
不过这也不能保证就不会出现意外,所以铁板本身是可以拆卸的,而且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