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张沈飞住的前院厢房窗外有一颗枣树,每天早上,张沈飞起床第一眼就能看到。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窗外的枣树在不知不觉间开始掉叶子。
1953年10月,国家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
决议规定,所有私营粮商不许自由经营粮食,只能做国家销售粮食的代销店。
私营加工厂只能接受国家粮食部门委托加工,不得自购原料、自销成品。
十一月一日,四九城首次发型面粉购买凭证,上面写着“遗失不补,过期无效。”
至此,四九城粮油供应采取划片、定点、凭证的计划供应办法。好处是还没有定量,虽然买粮麻烦一点,但总归还是想买多少就买多少。
十一月中旬,轰轰烈烈的全国合作社由手工业行业开始缓缓拉开序幕。
这天下午,
张沈飞出门买点心的路上,遇到正在压马路的四眼儿和温软软。
“大飞哥,徐慧珍说有事情要跟你谈,让你找她一趟。”温软软说道。
“哦?她有说什么事儿吗?”张沈飞疑惑道。
“不知道,这玩意儿我们家软软哪里知道?大飞你还是自个儿去看看。”
四眼儿说完,拉着温软软的手,柔声道,“软软妹妹,你喜欢的电影一会儿就要开始了,咱们赶紧走。”
张沈飞看着那两人黏黏糊糊的背影,忍不住感叹,要不说女追男隔层纱呢?
那四眼儿几个月前还要死要活,一副被强迫后受了伤,嚷嚷着即便你温软软得到了我的人,也得不到我的心呢!!
现在呢?
直接就开始软软妹妹了。
哕!!恶臭!!
张沈飞骑着自行车,一路直奔前门大街。
路过稻香村的时候,还给徐慧珍买了点心匣子,这丫头喜欢吃这里的枣花酥。
此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
小酒馆类似后世的酒,晚饭时间开业一直营业到凌晨。
张沈飞走进小酒馆,就看到徐慧珍正在拿着把刀,垫着案板在一张靠窗的桌子上切粉肠,做着开业前的准备工作。
他凑上去,捏了一片粉肠塞进嘴里:
“好吃,前门大街这么多的小酒馆,每家都有粉肠,可就属你这里的滋味儿最正。”
“喜欢的话一会儿给你一些打包带走。”徐慧珍说着,递过来一节十公分左右,没切的粉肠,“这个你先拿着吃。”
嘿,这感情好。
张沈飞一屁股坐在徐慧珍对面,拿着粉肠大嚼,晒着午后的太阳,舒服的眼都眯起来了。
徐慧珍手里拿着刀却忘了切粉肠,静静地看着他吃东西,良久,突然莞尔一笑。
“你笑什么?”张沈飞把最后一截粉肠全部扔进嘴里,边嚼边问。
“没什么,总觉得你吃饭特别香。”徐慧珍岔开话题,“那啥,张大哥,你说那个公私合营是好还是不好啊?”
张沈飞咽下嘴里的东西:“早晚的事儿。社会主义早晚改造资本主义,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徐慧珍一怔:“张大哥的意思是,赶早不赶晚??头锅饺子二锅面?”
张沈飞告诉她,公私合营是大趋势,甭管大小企业,公私合营是早晚的事儿。至于赶早还是观望一阵,就那么回事儿。
说完,又捏了一把刚酥好的花生米吃。
徐慧珍这下彻底没心情切菜了,干脆放下菜刀坐在张沈飞身边:
“我刚才回来的时候碰到我们居委会主任了,她告诉我现在红头文件已经下来了……她问我什么意见,我当时给她敷衍过去了。”
虽然她现在是小酒馆明面上的老板,但是真正的大股东,还是张大哥。
所以说,她觉得这事儿还得跟张大哥商量一下,由他拍板。
听着徐慧珍说话,张沈飞慢条斯理的吃着花生米,等对方说完,正好最后一颗花生下肚。
察觉到徐慧珍殷切的目光,他回视过去:“让我拿主意??”
徐慧珍调皮一笑:“您是老板呐,这是您的生意,您不拿主意,谁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