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莫待无花空折枝!!
自打1952年之后,这几年日子也是真的好过了。
咱老百姓过日子,就是四个字:“衣食住行”。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日子过的好了,大家就爱琢磨点儿吃的。
除夕一大早,南锣鼓巷清冷的空气中,便混杂着各种食物的香气。
张沈飞只吸了一下鼻子,就闻到有炸莲夹,干炸小丸子,米粉肉,炸鱼,还有煮肉,蒸糯米的味道。
再往各家各户的厨房里一看,又是做面食,又是剁肉,又是盘馅儿的。
这年代讲究生的越多越是为国家做贡献,不长的巷子里,各个年龄段的小孩就超过了五十个。
这会儿,
放了寒假的小孩子撒欢儿似的乱跑,一会儿九十五号院,一会儿九十三号院,一会儿其他院子窜来窜去,宛如脱缰的野狗。
街坊们日子过的好了,对小孩子也不小气。
看到他们过来,便从篮子里挑一点儿新做出来的,热气腾腾的炸货递过去。
小孩子们也不客气,道一句:“谢谢奶奶/大姨/婶婶”,就双手接过好吃的,一把塞进嘴里,大嚼起来。
这家吃点儿,那家吃点儿,等到了自家早饭做好的时候,小家伙们一个个已经肚子撑得溜圆,什么也吃不下去,平白惹得爹妈一顿骂。
这个年代的孩子样的糙,别说被骂,就是被打了也不生气。
打完了一揉屁股,扭头又跑出家门,继续跟小伙伴们疯跑。
四合院前院,老张家。
张奶奶一大早起床就应八个重孙的要求,给他们做过年的点心。
去年过年点心是张沈飞花钱买的,今年孩子们嚷嚷着还是太太做的更好吃,老太太也就不怕辛苦。
吃过早饭,老太太先是把家里的大铁锅洗干净,用棉布把上面残留的水都给擦干。
又从坛子里舀出来几斤干巴巴的玉米粒,洗干净后,沥干水分。
做完这些,
老太太唤来大重孙子张平安烧火,自己则是把玉米粒倒入锅中,大火翻炒。
就这么一直翻炒到玉米上的水分消失后,便叮嘱张平安改为中火。
张平安烧火是一把好手,闻言立刻把炉灶里的大柴抽出来。
“太太,这个火候可以吗???”张平安坐在炉灶前的小凳子上,仰着脸,吵着一口破铜烂铁,正在变声的嗓音说道。
张奶奶摸了摸已经有小伙子样子的张平安的头:“火候挺好,继续保持。”
说完,用木铲不停搅拌锅中的玉米。
待炒至玉米变成暗灰色,身体膨胀圆滑,出现噼里啪啦声时候,她便将其全部铲出来,放在一个搪瓷盆里。
“这就好了吗??我先吃一口。”张平安不怕烫的抓了一把,随手往嘴里扔了几颗,嚼的嘎嘣脆。
这样做出来的炒玉米硬的能硌掉人的牙,但越嚼越香了。
小孩子抓上一把揣进兜里出去玩,能嚼上大半天。家里的男人喝酒的时候缺少下酒菜,用这个也能对付。
做完家庭版爆米花,老太太又从橱柜底下拿出一大包白糖。
“都乖乖的,今儿太太给你们做江米棍吃。”
小孩子们立刻高兴了,江米棍外面裹满了白糖,可是金贵东西!!平时根本捞不着吃。
唐大妞约摸着那包白糖得有三四斤,咋舌:“奶奶,白糖这么金贵的东西,您怎么能一次买这么多??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咱老百姓过日子,讲究的是细水长流!!!”
虽说现在家里的日子好过,但也不能这么败家不是???
这老太太也是,平时老教导他们节俭,自己过日子却那么奢侈!!!
张奶奶瞪她一眼:“我能不知道细水长流的道理??这白糖是大飞带回来的,说是朋友送给他的。”
白给的啊???唐大妞这下高兴了:“既然不要钱,奶奶您一会儿给我点儿。
亮子每天上班特别忙,每天我给他冲一杯白糖水,好让他补补身子。身子调理好了,才能赶紧给咱们老张家生小老九不是??”
都说男人过了三十一日不如一日,这段日子跟亮子R多了之后,她是深感老话说的对。
谁家好人三十分钟的作业三分钟做完啊???呸!!
再不给他补补,那大胖闺女她什么时候才能抱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