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到了菜市场,这里早已经是人山人海。
张沈飞让田小枣推着自行车,他自己负责买东西,付钱。
在老东安菜市场一趟走下来,自行车上便挂了一只鸡,一只猪蹄膀,一只羊后腿。其他的素菜,水果什么的更是数不胜数。
田小枣见张沈飞买东西跟不要钱似的,忍不住拉了他一把:“日子不过啦?买这么多东西???”
“这不过年吗?高兴。”张沈飞站在卖干菜的摊子前。
“又不是最后一次过年了,至于吗???”看到张沈飞让老板给约一斤黄花菜,田小枣眉头一跳,“谁家好人黄花菜论斤买啊???”
这得吃到猴年马月去???
张沈飞却不管那么多,提着一大包黄花菜,又挂在车把上,满不在乎地说道:“反正干菜又放不坏,就吃呗。”
今年确实不是最后一次过年没错儿,但却是最后几次不需要凭票,有钱就能敞开买年货的年啊!!!
明年面粉就会开始定量,后年猪肉,大后年蔬菜,再往后牛肉、羊肉、鲜蛋、白糖、红糖、糕点、粉丝……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等无花空折枝。
现在有条件,那就使劲儿吃!!
最后,
在张沈飞的坚持下,两人足足买了足够老张家和田家父女加起来吃一周多的食材,这才返程。
也亏得这年代的自行车质量好,拉个几百斤跟玩儿似的,要是遇上后世偷工减料的那种。非得压坏了车子不可。
下午两家人在一起又是一阵忙碌,炸丸子,做扣碗,杀鱼,杀鸡……
天擦黑的时候,
张沈亮带着大儿子给前院和后院,还有田小枣家的屋子都贴上了从阎大爷那里买的春联。
而后,
不知道从哪个方向响起鞭炮的声音,这似乎是赛跑前打响的第一枪。
接下来,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持续响起,接着越来越密集,最后,如同暴雨一般磅礴。
听着连绵不断的鞭炮声,闻着空气中熟悉的,代表着喜庆的硫磺味道。
在四合院家家户户都掌灯的时候,老张家的年夜饭也摆上了餐桌。
去年老张家的年夜饭已经非常丰富,今年因为有田志刚,田小枣父女的加入,更添了几分奢华。
餐桌上不但有过年常见的鸡鸭鱼肉,豆腐白菜,甚至还有海参和花甲。
“二叔,这是什么东西啊?黑不溜秋的。”张老四夹起海参,好奇的问道。
“这个小贝壳是大海里面的吗???”张老五用手抓着一个花甲,在手里盘着,研究着。
这个年代交通不便,北方老百姓没几个见过海鲜的。
张沈飞告诉两个侄子,这个是海参,那个是花甲:“都是海鲜。”
海鲜啊???
张家几个葫芦娃恍然大悟。
张平安更是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明白了,这两个玩意儿跟海带一个档次的。”
说完,还看向二叔,一副求夸赞的模样。
啊,这个……张沈飞摸了摸鼻子,硬着头皮说道:“你说的对。”
张沈亮抱出一坛子老酒,打开盖子,给田志刚满上:“田叔,尝尝这个酒……这是我老丈人自己酿的。”
唐大妞也掏出北冰洋,家里几个孩子一人一瓶。
虽然现在家里日子好过了,北冰洋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但依然是逢年过节才能喝的好玩意儿。
张家几个孩子抱着玻璃瓶,一个个喜的见牙不见眼。
所有人坐定,田志刚便对着张奶奶说话,让她讲两句。
“我讲什么?有什么可讲的呦。”张奶奶摆摆手,假意推脱。
“哎,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您可是老张家的定海神针,大过年的,您必须说几句。”田志刚说道。
“没错儿,奶奶您不是每年都讲几句的吗?今儿怎么还装样子呢??”张沈飞揭了自家老太太的老底儿。
张奶奶气的横他一眼,再看向田志刚的时候,脸上又挂上了笑:“那我就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