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371章 不分敌我的庆历新政(4 / 5)

“就像那李白……”

李适想了想如今天下的现状,同样附和道:

“甚至一些人可能还会收钱,把一些没才能的人说成是有才能的人。”

“反正才华这种东西很难量化,但是资历就很容易量化。”

“反正俩人资历一比,谁的资历高谁当官,就不容易出现争议了。”

“不好的地方就是贤与不肖并进,甚至贤者被排挤以去,不肖者坐至高官。”

李豫李适双双叹气。

“记录下来,最起码以后要是改制也知道哪里好与不好。”

……

【庆历新政其实并未触动整个士大夫阶层,然而恩荫、磨勘等制度的改革以及按察制度的加强,确实损害了官员集团的某些既得利益,于是反对派对范仲淹等人群起而攻之。】

【当时,与其党争的宰相吕夷简已致仕,反对首领是夏竦。】

【公元1043年四月,被宋仁宗任命为枢密使,未上任就遭到欧阳修、蔡襄等台谏官的弹劾,因此被罢免。】

【改革派得以入柄大政,使得当时任国子监讲师,立场激进的石介认为有望重塑清明的政治,欣喜之余,他写下了《庆历圣德诗》】

【主要内容是歌颂宋仁宗“进贤退奸”,“贤人”指杜衍、范仲淹、欧阳修等人,而“奸”,则不点名地直指刚被罢职的夏竦。】

……

{这事办的……伱们失败是真不冤啊。}

{夏竦自己可能都想不到,他过去在地方官任上也颇有政绩,却被这帮新起的年轻谏官们和石介指斥为奸邪。}

{夏竦在西北主政时,和范仲淹、韩琦齐心协力,抵抗外敌。他还是举荐范仲淹的人之一,范仲淹还曾为此致信感谢夏竦,这封信就是《谢夏太尉启》}

{年少时还通过宋代极难入选的制科考试,还在仁宗未亲政的天圣五年就曾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这种经历让他更有恃才傲物的资本,他怎么可能甘心受如此大辱?}

{怎么可能给予范仲淹等改革派信任或支持呢?}

{莫名其妙的成了奸臣,就因为以前跟姓吕的走的近?那年代名声高于一切啊,还是文人名声。}

{直接给自己增了一位本不该出现的反对者。}

……

天幕上。

一名宦官伏地叩首,对上首一脸严肃之色的赵祯痛心疾首道:

“官家,范仲淹、欧阳修、尹洙、余靖四人,过去曾称之为四贤。”

“他们如今把国家给予的官位爵禄为私人恩惠,巩固朋党。”

“如果今天他们有十余个私党,每个私党又有其下五六个党人,那么加起来就总共有五六十人!”

“如果这五六十人相互提挈,不到两三年后,其党羽便可以布满朝廷了,一旦他们有误国的行为,谁敢指出?”

“如果他们想要挟怨报复其他臣僚,又何尝做不到?”

“望官家明查啊!”

……

【夏竦反对范仲淹等人,一半是政见不同,一半是发泄私愤。】

【夏竦等人加给范仲淹等人的罪名是结为朋党,仁宗对此起初不信,后来有所怀疑。】

【公元1044年四月,宋仁宗就党朋问题询问范仲淹,范仲淹答:“自古以来,邪正在朝,未尝不各为一党,不可禁也。”】

【欧阳修更是写了一篇《朋党论》,将士大夫划分为“君子之党”与“小人之党”,把范仲淹、自己及其同道自封为“君子之党”,声称要退小人之党,进君子之党。】

【公元1045年正月,宋仁宗以党同伐异的罪名免去了范仲淹的参知政事、富弼的枢密副使。】

【二月,宣布废止磨勘新法和恩荫新法。】

【三月,下诏废除科举新法。】

【庆历新政至此流产,一切再次恢复原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