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676章 崇祯的功绩(完)(2 / 5)

{此后四十年,一波波寒潮不断来袭。一直到嘉靖十五年(1536)停止,天气回暖。}

{万历五年(1577)寒潮再次来袭,次年冬天,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湖都冻结,寒风能将湖面的冰碴儿卷起,一直送上十米高的山丘。}

{如此低的气温一直持续到大明结束,其中崇祯二年到十六年(1629—1643)的气温之低是史无前例的。}

{明朝注定要亡,小冰河与土地兼并双管齐下,就大明的以农立国完全扛不住。你土地是多,但它就不长粮食你有什么办法?}

{但崇祯很可能把这个过程加速了十几年乃至于几十年。}

{勤劳但是无能多疑,很多时候反倒是添乱了。}

{崇祯可以当个藩王、贤王,但同是藩王半路做天子,论做好人,他比不上景泰帝无条件信任于谦,论帝王心术,更是远比不上耍了群臣几十年的嘉靖帝。}

……

大明·天启时期

“陛下,臣有本奏。”

庭院内,朱由校跟徐光启等人正在商谈购买海外大炮与复刻事宜。

徐光启看到天幕里粮食长不出来的话,突然想到一件事。

“徐卿有何事,但说无妨。”

当明君的第一件事,不能阻碍言路。

嗯……鉴于大明的言论自由已经过于开放,朱由校遵循第二件事。

用人不疑。

徐光启行礼回复道:

“万历二十一年,福建商人陈振龙在吕宋岛发现一株粮作物。”

“其产量高,耐旱,容易成活。”

“随即躲过边境检查,秘密带回此物的藤条,并试栽成功,经经巡抚金学曾支持,在福建大力推广,救活很多饥民,所以人们将其称做金薯。”

“金薯……”

朱由校总觉得这名头怪怪的。

徐光启再次躬身道:

“陛下可还记得汉文帝与唐太宗评绩中所附带的奖赏?”

朱由校尴尬住了。

你这么问我怎么说?

说那时候我正在锯木头,啥也不知道?

然后让不能说本就不多,但也是几乎没有的明君形象再次大打折扣?

朱由校扭了扭身子,眼睛瞥向徐光启身后。

魏忠贤正疯狂向皇帝比划嘴型。

这嘴巴嘟嘟的,什么字?

猪?你骂朕?!

哦不是……是……书……薯!

然后开口道:

“这事情繁多,朕只是依稀记得好像都是什么薯。”

徐光启都没抱希望,所以这时喜出望外!

“陛下英明!”

“臣曾托福建商人为臣带来这薯种,经试种,其耐旱、耐高温、耐贫瘠,对土壤环境要求不高,易于栽培,扦插即可成活,产量较确实奇高。”

“而且据臣观察,此物就是与文帝太宗手里的薯种,一般无二!”

朱由校一愣,随即就是大喜!

“卿手中可还有薯种?”

徐光启拱手道:

“有,臣本就欲献给陛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