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688章 少年天子康熙皇帝(3 / 4)

……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顺治皇帝死于养心殿。】

【正月初九,玄烨在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亲自主持下,宣读遗诏,继承皇位,年号康熙。】

【四位辅政大臣也临危受命,在顺治帝灵前发誓:不与诸王私下往来,不结党羽,不受贿赂,尽力辅佐幼主忠君报国。】

……

大汉·昭帝时期

刘弗陵看着四位“辅政大臣”不动声色。

四人辅政大臣身份的确立,也就标志着清朝一种新的体制的形成。

这种体制要求四位大臣遇到国家事务时,要先协商共议,然后再一同奏明太皇太后和皇帝。

待太皇太后和皇帝同意、认可之后,四位大臣才能按照太皇太后和皇帝的口谕或者拟旨来颁布执行。

这种新的制度确实可以避免多尔衮那种把持大权的现象,能将权力掌握在皇太后或者皇帝手中。

但是,辅佐体制的缺陷和弊端也很清晰。

成为辅佐大臣的人都位高权重,他们可以直接进入皇宫大内,甚至能代替小皇帝批阅奏折。

一旦四个人权力均衡的局面不能维持,一方占优,那么,很容易造成皇帝权力架空,辅政达成独断专行的情况。

刘弗陵点手指,轻笑一声。

可不是每个权臣都是大将军与诸葛丞相。

更多的是曹丞相与司马老贼。

“四个人,恐怕都难以善终啊。”

……

【这四个人并不能和衷共济,共谋国是。】

【最先是索尼与苏克萨哈意见不合,其后,鳌拜与苏克萨哈也闹了纠纷。】

【当年多尔衮占了北京、吞了北直隶(河北省)之时,曾准许旗人圈汉人的房子与田地作为己有,而命令受害的汉人自己另找房子与田地作为补偿。】

【多尔衮所领的正白旗,由于是“天之骄子”,就占了蓟州与遵化府、迁安府各县,土地较肥。】

【镶黄旗虽则地位在正白旗之上,却被多尔衮限定在雄县、大城、新安、河间、任丘、肃宁、容城等县,土地较差。】

【鳌拜要翻旧案,叫正白旗与镶黄旗互换土地。苏克萨哈反对,说两旗的人均已住久了,搬动起来不方便。】

【鳌拜不管苏克萨哈反对不反对,命令大学士兼户部管部大臣苏纳海,会同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去主持换地的事。】

【三个人试了一下,觉得行不通,要求把换地的事停办。】

【康熙五年(1666)十二月,鳌拜用康熙的名义,下一道圣旨,说苏纳海等三人“藐视上命”,一齐处斩。】

【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病故,鳌拜和苏克萨哈之间的争斗白热化】

【康熙七年七月,康熙亲政,苏克萨哈自知斗不过鳌拜,上疏请求引退,疏中有这么两句话:

“乞守先帝陵寝,庶得保全余生。”】

【康熙这时才十五岁,看不懂这两句话,要问苏克萨哈:何以必须守先帝陵寝,才能保全余生?】

【鳌拜抓住机会,说苏克萨哈“怨望对皇上,不愿意把政权还给皇上。】

【又列举了苏克萨哈二十四项大罪,应该和他的大儿子查克旦,一齐凌迟处死。他的其他儿子与若干孙子、两个侄儿、两个远房本家,统统应该斩首。】

【康熙不肯,鳌拜卷了袖子走来,似乎要动手的样子。】

【康熙害怕,就准了鳌拜的奏,仅仅把苏克萨哈一人的刑罚由凌迟改为绞死。】

……

{这说的不清不楚的,我来填补一下!}

{四个“内大臣”是御前侍卫之长,非“上三旗”的成员不能充任,就清朝以旗为本位的政治结构而论,是相当重要的职位。}

{正黄、镶黄二旗原为皇太极所领,正白旗则为多尔衮所领。}

{多尔衮死后,正白旗连同正黄、镶黄两旗,划为皇室的永久直属的“部曲”,成为所谓“上三旗”。}

{而四个辅政内大臣里,索尼是正黄旗,遏必隆与鳌拜是镶黄旗,苏克萨哈是正白旗。}

{而论资格是索尼第一,苏克萨哈第二,遏必隆第三,鳌拜第四。}

{所以……鳌拜这家伙是想将镶黄旗的权利夺回来?}

{鳌拜猖狂起来,还不是因为宗室人才出现断层,那些开国的王爷死的都差不多了,又见康熙年幼就支愣起来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