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中的俄方守将从二十三日抵抗到二十四日,死伤一百人左右,在二十五日投降。】
【清军准他率领全体愿走的俄人撤退,去尼布楚。不愿走的俄人,被编入满洲八旗。】
【清军把雅克萨烧了,回军至瑷珲与墨尔根城。】
【而俄方探听到清军已走,在七月间又来,把雅克萨城的废墟占领,在废墟之上造起宽二丈八尺、高二丈的土城,从尼布楚运来大炮八门、士兵八百七十名。】
【其后又添了大炮一门、炸弹五百个、士兵六十六名。】
【康熙二十五年(1686)四月十六日,清兵再临雅克萨,因敌方城池坚固,萨布素暂停攻城计划,而选择长期围困敌人。】
【他在城墙三面挖了壕沟,设置了木桩鹿角这些障碍物,同时在城对面的岛上筑起指挥所,当作士兵们的过冬营寨。】
【萨布素还将炮口对准雅克萨,封锁江面,大江两岸驻扎有水师,防止敌人从江上逃走。】
【此外,还在城上游的港湾内,埋伏好战船,堵截从尼布楚那边过来的援军。】
【此后,两军长期相持,俄军被困在城中无计可施。俄军几次企图突围,都失败了。】
【城内俄军缺乏粮食和柴火,饥寒交迫,不少士兵病死饿死。八百多俄军最后只剩下一百多个人。】
【九月,沙皇派遣使者魏牛高到北京,开始和谈。】
……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愣了一下。
“和谈?”
“这么不禁打吗?”
“而且,你说和谈就和谈啊!”
“康熙不要面子哒!”
“不谈!打他!”
李建成与李世民对视一眼。
大儿子开口道:
“我怀疑这是沙皇的缓兵之计。”
“兵一退,还是会反复。”
“康熙应该不会同意和谈。”
“这一谈,岂不是前功尽弃?”
李世民则认为康熙会和谈。
“用兵太多,此时不是斩尽杀绝之时。”
“就看康熙用兵风格,待时而动。”
“先平三藩后收台湾,此时应暂停刀兵,休养生息。”
而挑起话头的李渊则摸着下巴隐身不说话。
都有道理,都有道理……
不表态!
……
{不是康熙要求和谈的吗?}
{有说康熙先要求和谈的,有说沙皇先要求和谈的。}
{根据史料的记述,是沙皇先要求的,因为真的打不过。}
{但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应该是康熙先要求和谈的。}
{因为噶尔丹开始兴风作浪了,康熙要先解决这个心腹之患。}
{但不管谁先决定开始和谈,和谈这个共识是双方都认同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