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康熙不在场,福全自作主张,放了噶尔丹,还让其他部队不要阻截噶尔丹。】
【噶尔丹顺利逃脱。】
……
{福全,是不是福尔康他爹?}
{你他妈……一下给我干宕机……}
{福全姓爱新觉罗,福尔康的原型姓富察……你可憋说话了……}
{说实话,福全这操作完全取死有道啊,最后居然只是罚俸三年……难怪会记载三代宽仁……}
{这话说的……没对比就没伤害是?}
……
大明。
“哼……”
朱元璋不高兴的哼哼唧唧道:
“宽仁,也不是乱宽的。”
当然……严厉也不是乱严的……
再者说了,自己有反思也不代表自己要同意清朝皇帝做的有道理?
我错了≠你对了!
……
【而在逃跑这块,噶尔丹也表现出了不亚于战场上的英勇。】
【他连夜偷渡什拉穆楞格河,翻过大碛山,一路逃到科布多。】
【虽然脱离险境,噶尔丹的部队也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只剩下几千伤残兵。】
【人已经逃走了,康熙本着穷寇莫追的原则,给噶尔丹发出了最后的警告:“以后不得再侵犯归附清朝的喀尔喀一人一畜,如果违反誓言,必定追击到底一网打尽。”】
……
曹魏。
曹操下意识道:
“嘴还挺硬,明明让人打服的还要说是皇帝示好,你们说他……”
石桌旁,吹过一阵清风。
曹操看着空出的三个位置,一时止住了话语。
……
【十月,福全把军队撤退至哈玛尔岭。康熙大怒,索性下圣旨,把军队完全撤回。】
【福全回北京,康熙免了他的“议政大臣”职务,罚俸三年,削夺三个佐领(九百个世仆及其耕地与牛羊)。】
【康熙三十年(1691)五月,康熙大会蒙古诸部落于多伦,将漠北蒙古编为三十七旗,与内蒙古的四十九旗同样看待。每旗设一个世袭的“札萨克”】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正想派兵护送漠北喀尔喀诸部的人回原地,却接到科尔沁部奏章说,噶尔丹约他们共同南侵。康熙于是暂停遣回喀尔喀诸部的人,准备与噶尔丹再交手一次。】
……
天幕上。
三路大军自北京出发。
中路『康熙』
东路『萨布素』
西路『费扬古』
三路合围外蒙古处的『噶尔丹』
……
【康熙三十五年(1696)三月,下旨再次亲征,自领中路军,由张家口东北的独石口出塞。】
【派萨布素领东路军,统带盛京与吉林的军队,会合科尔沁各旗,由外蒙古的东边打进去。】
【又派费扬古率领西路军,以陕甘的绿营为核心部队,从外蒙古的西边打进去。】
【康熙的中路军长驱直入,到达克鲁伦河的河边,噶尔丹这时在河的对面,不敢交锋,撤兵西走。】
……
{这一年他四十二岁。}
{据康熙自己后来的回忆:“我上一次征讨噶尔丹,众人都劝阻,只有费扬古支持我。后来两次征讨,就没有人赞同我了,是我执意如此。”}
{但事实证明,他还真得自己去监督。}
{有一个记载,因为远征大漠,粮草可以自己带,但是淡水却带不了那么多,寻找水源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当时饮水问题主要靠掘井解决,这事由户部侍郎思格色负责,他负责掘井,掘好一口井后,他回来向康熙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