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现在不归它管了!”
马皇后眯着眼,咬着牙,抬起擀面杖作势要打的样子。
老朱一把握住,笑嘻嘻道:
“妹子,快做饭!咱饿了!”
马皇后看着一脸理直气壮的朱元璋,气笑了。
“行!撑死你!”
朱元璋笑呵呵的摸着肚皮。
“咱去叫标儿。”
说完转身就走,刚走两步,又回头指着一小堆面饼道:
“那些是咱做的,你可不能动啊。”
马皇后看着那一堆什么奇形怪状都有但就是没有圆形的面饼,嫌弃道:
“不动,但这些玩意你自己吃完。”
朱元璋满意的拍着肚皮,一边走一边道:
“那容易!”
“还有老四呢!”
……
【而之所以没能“御驾亲征”,说起来也是性格改变命运。】
【与父亲康熙喜欢在大漠草原驰骋完全不同。】
【雍正皇帝极其“宅”。】
【当了皇帝后,除了去祭扫京郊的陵墓,他一直宅在北京哪儿也不去。】
【他前四十多年韬光养晦,当了皇帝后天天批阅奏折,乐此不疲。】
【勤奋,但又不是无效勤奋。】
【可以这么说,雍正的军事有多么烂,他的内政就有多么强。】
……
天幕上。
拖着偌长的辫子,一身蓝色长袍的皇帝戴着一副眼镜。
就着昏暗的烛火看着手里的折子。
时不时还要放下批复两句。
而御案上,大大小小的奏折不下百余本。
……
【讲道理,雍正一登基所面临的国情其实并不好。】
【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十六岁除鳌拜,二十八岁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时也才三十岁,解决中俄争端时三十六岁,三次讨伐噶尔丹,最后将蒙古纳入版图时四十四岁。】
【成就如此辉煌,清国转入赞歌的盛世。】
【康熙觉得天下太平,即以不生事为贵,他亲口说:“兴一利,即生一弊。古人云多事不如少事,职此意也。”】
【从此,康熙拉开了“治天下务以宽仁为尚”的帷幕。】
【皇帝一放开,官员们自然乐意。】
【但偏偏康熙转而身体衰弱,晚年受反复立太子之事煎熬,朝政的诸多弊端累积日久,国库亏空,官风不正。】
【康熙晚年又因为讲究仁政,眼神不再犀利,刀剑也不再寒光闪闪。】
【众官员享受并沉溺在这种富贵大棚下,不受政坛风吹雨淋,滋润地生活。】
【政坛无风无浪,又反过来验证大清国乃“真正”的康熙盛世。】
……
大汉·景帝时期
刘启只觉得一阵讽刺,但也有几分了然。
盛世不盛世,还不是官字两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