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704章 火耗清欠铁面皇帝(4 / 6)

朱由校猛得站起!

火耗?!

突然觉得自己这样没有君仪,又慢慢坐下。

可坐又坐不住,又站起身来回踱步。

火耗,这可是戳点子上了。

朱由校带着几分兴奋之色。

火耗不重要,重要的是其特色下的背景制度。

这雍正能解决火耗,岂不是说对于自家这扭曲的制度也有回天之力?

他站定脚步,难以置信的抬头观看天幕里的老家伙。

“……真的假的……”

打仗那么烂……

不对……

朱由校突然回过味来。

打仗与内政又不是正比关系?

“拿纸笔来!”

……

【新皇帝的政治宣言很明显了,就是告诉大家,天变了,所有人要改换思想。】

【新皇登基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烧“火耗”】

【火耗,是一项官场潜规则也是官员敛财的重要手段之一。】

【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后,要求各级官员征收的赋税一律上缴国库,而官员收的散碎银子需要重新熔铸成银锭。】

【清律规定,各行省转交至户部中央的税款,必须是五十两银圆一锭。】

【而各地衙门从老百姓手中收集来的是散银,要符合国家规定,就必须镕铸成合乎规格的五十两元宝,才能上缴。】

【镕铸过程中,去掉杂质、高温消耗,自然会产生损失。】

【这种损耗就叫做“火耗”】

【而官员为了足额缴纳中央,就必须增加“附加税”,方式就是由纳税人多交。这个附加税就是“火耗银”】

【而借公开增加的附加税之便,地方官便趁机多收,弥补官场走动、孝敬上级和自己的开支、储蓄。】

【这就导致百姓赋税增加,国家安全受到威胁。】

……

{那康熙为什么不整治呢?按理说这种破事应该在雄才大略之主手里开始整治才对?}

{康熙到也曾制裁过,结果官员各有说辞,因为年老后想得个好名声,心软又棘手,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而且,这个事情其实挺麻烦的。}

{官员们的拒绝理由也很充足:工资太少。}

{清承明制,官员的俸禄低微,一位知县的正常俸禄是每月不足四两银。}

{可仅仅县官一天吃喝、喂马等开销就要五六钱,一个月俸禄仅能维持六七天开销。}

{此外,县官还要聘请幕僚、师爷、门房、仆役,这些人都要县官给他们发工资,确实是不符合常理。}

{入不敷出的清白账,县官们只能暗地里从火耗银上剥取。}

{而由于没有法律约束,导致各地火耗银附加税不断增加。}

{到了康熙朝后期,各省征收的火耗银占正税的比例不一,江苏一成,湖南最多到三成,陕西、山西在三四成,山东、河南最严重,达到八成。}

{此外,国库空虚,康熙五十九年,户部库里只有八百万两白银。各省钱粮亏空严重。}

{绅宦等富人免役权、军饷亏空等积弊,康熙都留给了雍正。}

{千般争取皇位,接手的却是这么个局面,雍正也是命数使然了。}

……

大宋·神宗时期

赵顼怎么看怎么觉得这命数使然四字像命不好三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