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嘉得知此事就给哲布尊丹巴写信,说国家给予我们的恩情深厚,额琳沁被赐死,是因为他自己犯了法,国家不得不按律行事,这也说明国家把蒙古与其内地臣民一样看待,而不是对我们有所猜忌。}
{在此基础上,乾隆又派章嘉率内地大臣、漠南王公等亲赴漠北,与喀尔喀王公及哲布尊丹巴会盟,以坚定其内向之心,并再三申明除青滚杂卜外,其余人都将加恩宽宥。}
{这场会盟成为喀尔喀局势的重要转折点。}
{因为在过往的漠北喀尔喀王公中,已故的超勇亲王策棱最受清廷信任和重用,乃至死后得到了配享太庙的待遇,乾隆任命其长子成衮扎布为定边左副将军,让他统率清军征讨青滚杂卜。}
{在失去哲布尊丹巴和王公们的支持后,青滚杂卜毫无招架之力,这才被擒于中俄边界。}
……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坐在石墩上,轻轻拍两下大腿,感叹不已。
“能在怒火中保持如此理智。”
“乾隆真是非同小可。”
长孙无忌捋须不言。
皇帝是很要颜面的,尤其是乾隆这种独断专行的皇帝。
但在被如此打脸的情况下,乾隆能第一时间选择低头认错,不怒而兴师问罪,这气量就不是一般皇帝可以比拟的了。
“若是当年崇祯能有这样的肚量,大明也不会亡的那么快。”
李治闻言不置可否。
大明的问题又不只是出在辽东。
要不是有李自成在内部四处祸乱,大明据守山海关也能耗死辽东。
而李自成的出现,也是大明积重难返的恶果表现了。
“乾隆,有明君之相。”
李治则又想到另一件事。
乾隆要怎么对待准部呢?
……
大宋。
“金人……”
赵匡胤闭目沉思。
虽然清朝说自己跟蒙古的成吉思汗同源,但依然不能改变血脉上是金人同宗的事实。
而从这个角度看,最后还是金人笑到最后……
这可接受不了……
赵匡胤缓缓睁开眼睛。
“辽、女真、草原……”
“朕全都要!”
……
大明。
朱元璋也不想在说什么了。
“技不如人啊……”
就这个操作,你让老朱家后面的皇帝照抄都抄不下来。
“自视甚高要不得……”
老朱开始认真反思为什么会这样。
不过片刻就有了结论。
老四的种不好!
“没错!就是这样!”
“尖嘴猴腮的,没有帝王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