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以民生富庶作为立国之基。”
“第三个,确保天下长期稳定的根基,是大力压缩官府的权力、经费,厉行节俭,依法施政。”
“制度法定,克服人治。”
子婴听着听着就沉默了。
这一套下来已经不是变法了……
这是重塑大秦啊!
他看着天幕里种种景色,又想到了汉朝。
“这天下……未必不可以秦为名……”
“丞相,项籍可有为我所用之机?”
李斯默默摇了摇头。
子婴微微叹息。
“真是可惜……”
……
大汉·昭帝时期
“以臣所见,乾隆时期的三亿多人口,不过是受益于明朝江南大开发遗留下来的大量耕地。”
霍光端坐在刘弗陵对面,目光深敛,不急不缓道:
“清朝统治者最大的功绩,也就是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国内和平,让人口可以正常增长罢了。”
刘弗陵从漆盘上拿起酒爵,微抿一口,笑道:
“大将军对清朝的评价不高啊。”
霍光依然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他微微颔首,轻声道:
“依臣所观,自朱棣以后的明清皇帝,皆土鸡瓦狗。”
刘弗陵拿酒爵的手微微一顿,他一副好奇的表情。
“愿闻其详。”
霍光直言道:
“唐朝,华夏航海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沿着海岸线进行长途运输。”
“到了南宋,沿海地区逐步超越长江流域的内陆地区,成为经济重心。”
“但南宋不思进取,苟且偷安,并没有将海外贸易所能带来的战略优势转化为真实的军队战斗力。”
“南宋最终被蒙古大军所灭。”
刘弗陵将酒爵送到嘴边,回道:
“然后就出了一个重塑乾坤的朱元璋。”
霍光点头称是,并道:
“朱元璋的为人与政策臣不想多言。”
“但明朝的建立,再次实现弥合南北的功绩,是不可指摘的。”
“由于地理上的因素,南方经济虽然繁华,但被山地和江河切割,很难组织大兵团进行快速机动作战。”
“北方黄河两岸之地虽然土地产出少、人口少,但兵团机动性更强,而长江的宽度则不足以抵抗北方大兵团南下。”
“因此要保卫长江和东南沿海的海上贸易,新政权必须有效统治北方,并抵御长城以北的少数民族军队南下。”
“不管朱棣出于何种心态,这种决定将明朝首都迁往北京的姿态,是华夏之地的范围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必然出现的。”
刘弗陵嘴里念叨着必然二字,心里似懂非懂,他下意识道:
“因为南方经济的开发?”
霍光抬头看着皇帝,正色道:
“然也。”
“华夏自古以来以中原为心腹,四方为手足。”
“但到了明初,华夏有了两个心腹。”
“一是自古以来,二是天下命脉。”
“这种情况是第一次出现。”
“所以朱棣的战略是基于保全两个心腹的情况下而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