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从战术来说……”
魏征摇了摇头。
清朝的战术对比英吉利的战术,只能用四个字形容。
一塌糊涂。
房玄龄等人十分认同。
“至于责任。”
“道光主抚,而有罢免林则徐之事。”
“道光主剿,而有奕山、奕经之事。”
“不言而明了。”
……
{这么说,当初道光皇帝曾问道:“英吉利至新疆各部,有旱路可通?”}
{这是早在康熙时候已经明确的常识问题。}
{道光对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一无所知,却无知者无畏,对英国的坚船利炮,依然不屑一顾!}
{他要是有当年努尔哈赤亲自指挥萨尔浒大战的精神,有皇太极抱病亲自指挥松锦大战的意志,有康熙三次亲征噶尔丹的气魄!}
{率军御驾亲征,调动天下“勤王”,等侵略军在天津大沽登岸后聚而歼之,这场战争是绝对不会打输的,当然也不会有《南京条约》之耻。}
{……你拿他当谁?李二凤吗?}
……
大清·道光时期
道光眨了眨眼,指着自己鼻子难以置信。
“御驾亲征?”
“谁啊?”
“朕?”
你开玩笑!
不过……
道光又想到那些条约。
朕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啊……
“看看。”
看看奕泞干得如何。
哪怕只是个守成之君。
道光咬咬牙。
那朕也干了!
……
【制度建设:改革漕运、盐政,开禁采矿。】
【道光四年(1824),江南高堰漫口,清水宣泄过多,高宝至清江浦一带,河道节节浅阻,船只不能畅行,漕运再度紧张。】
【有人奏请引黄入运,添筑闸坝,终因黄河水夹带大量泥沙淤积于河床,漕船仍不能通行。】
【道光帝决计革除漕政积弊,有效地解决漕运问题。】
【自元至明,海运之法,行之有效。清代嘉庆时,也曾试行。】
【后来由于部分廷臣及主持漕运的胥吏以风涛、“海贼”等理由加以反对而一直不能实行。】
【道光帝在廷臣“有谓可以试行者,亦有谓断不可行者,迄无定见”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天幕上。
道光指着疆域图上的河道与群臣说道:
“江苏、松、常、镇,浙江杭、嘉、湖等府属,滨临大海,商船装载货物驶至北洋,在山东、直隶、奉天各口岸卸运售卖,一岁中乘风开放,每每往来数次。”
“似海道尚非必不可行,令两江总督魏元浩、漕运总督严检、江苏巡抚张师诚、浙江巡抚黄鸣杰等各就所属地方情形。”
“广谘博采,通盘经划,悉心计议,勿存成见。”
“将海运之事一一熟筹。”
群臣暗自对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