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当洪、杨据南京为都时,北京的咸丰帝也陷入苦思。】
【他求诉诸臣,但诸臣皆一言不发。】
【在万般无奈之际,咸丰想到天意,上天是偏向于“天国”而不再倾向自己?】
【从1850年冬至1853年春,他九次亲承大祀,每次都祈求上天祖宗的保佑。】
【下令地方官将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等人三代祖坟彻底掘毁,并明确指示将坟后“坐山后脉概行凿断”,以坏其风水。】
【在军事不利的危急关头,他还两次颁下《罪己诏》,一次在咸丰二年三月二十九(1852年5月17日)。】
【另一次在咸丰三年正月十五(1853年2月15日)】
【他求上天宽宥,民众原谅,臣子尽心用命。】
【但局势没有丝毫的好转,反是更坏。】
【《罪己诏》是皇帝的最后一招,此招出手无效,咸丰彻底迷茫了。】
【勤政的咸丰,此时愁肠百转,渐渐地倦怠于政务了。】
……
大汉。
“咸丰的这番反思是永远找不到出路的。”
刘邦倚着身后的软枕,看着将走投无路四字写在脸上的咸丰,越发觉得这人属实倒霉头顶。
“溯之源头,天下动乱的根源之一,在于自乾隆末年起五六十年的官场腐败。”
“文官爱钱,武官惜命。”
“拼命做官,无心做事。”
“从而见利竭力钻营,见难弥缝逃避。”
吕雉看了一眼底下认真听讲的两个小子,也不动声色的开口道:
“看咸丰之言。”
“前线主帅不是劳累病死,就是兵败自杀,或者判处斩监候。”
“绝大多数的官员已经不能在政治目标上与朝廷中枢保持一致。”
“当官已成了危途,捞不到钱,却要送命,做官还有什么意思?”
“天下之心尽皆丧尽。”
“咸丰又用什么来鞭策、激励臣子们的效忠呢?”
刘邦看了一眼吕雉,又看了一眼沉思的刘盈与小刘恒。
眼珠子一转,又道:
“说起来,这种土崩瓦解之局势与秦末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余三人脸色突然一垮。
不是?又来?
“想当初,乃公……”
长华宫内,大英雄再再再再一次的回忆英雄往事。
……
{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之下,国家衰亡都是由于主上昏庸。只有有明君,任用贤臣,天下就会大治。}
{咸丰亦从小受其影响,从登基之日起便任用所谓贤臣,励精图治,日夜操劳。}
{但在其落后的政治体制之下,皇帝个人的努力并不能左右江河日下的局势,时代的巨大变化也使儒家体系下的“贤臣”束手无策。}
……
大清·雍正时期
雍正皱着眉头看着天幕,到头来叹了口气,没能狠下心来责怪咸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