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穿着白细布的孝袍,光着头扎一根小辫子的稚嫩孩童被身穿皇后朝服的女子抱在怀里。
而女子身边,同坐一位同样规格的后妃。
而两位后妃的手边都有一枚大印。
御阶下。
八名大臣叩首高呼。
但以一人唯首是瞻。
而在宫殿外。
身穿蟒袍的王爷负手站在宫殿外,看着里面的一切。
而其身后,是一片戴着红顶的官员。
……
【按照咸丰帝生前的安排,皇位由皇子载淳继承,但因其年幼,在亲政前,政务由“赞襄政务王大臣”主持,也就是让肃顺等八位大臣行使皇权:代阅奏折,代拟圣旨。】
【而为了防止“赞襄政务王大臣”擅权弄势,咸丰帝还给了皇后钮祜禄氏一方印章“御赏”,给了皇子载淳一方印章“同道堂”。】
【皇子年幼,“同道堂”印章便由其母那拉氏代管。】
……
{来了,大的来了。}
{老妖婆!}
{咸丰还是不够心狠,做不到去母留子,不过汉武帝心狠了也就那样的结局。}
{肃顺提议的钩弋故事,只出现在恽敏鼎的《崇陵传信录》和许指严的《十叶野闻》}
{而里面虽然皆明确提到了“钩弋故事”,但没有说明他们的消息来源。}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皱着眉头,义正言辞道:
“胡说八道!什么去母留子?!”
“朕做了吗?”
“朕就问你现在做没做?!”
“回答朕!”
“真是一派胡言!”
刘彻指着天幕冲左右笑道:
“诽谤朕,它在诽谤朕。”
“其心可猪!”
卫子夫皮笑肉不笑。
霍去病低头看着掌心纹路。
小刘据咬着手指。
刘彻清了清嗓子,一甩袍袖。
“看来你们很懂得事理。”
“继续看。”
有意思……咸丰有意思,这女子也有意思。
……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黑着脸看着“钩弋故事”四字。
历代史书让他翻遍了,翻烂了。
只凭这四字他就能明白一些事情。
咸丰这个蠢货绝对是让那女子接触奏折了!
这那拉氏定是读过书!
咸丰怠政,每天又有大量的奏折上呈。
按制当由他本人亲拆亲阅。
即便全部发下军机处,至少也得拆封读一遍,不然军机大臣请旨,岂不一无所知,答非所问,闹出个大笑话,令皇帝威严的身份大损?
如此,便让他心爱的妃子代拆代阅,告其梗概。
“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