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觉得同治两字真是太妙了。
“可比那天圣、明道的年号妙多了。”
长孙无忌也如此觉得。
因为这两个字的妙处只可意会,各有各的解释。
在太后看,是两宫同治。
在臣子看,是君臣同治。
在民间看,是上下一心。
同臻郅治,足以号召人心。
“这朝廷里还是有高人的。”
一个年号,怎么解释都行。
……
【同治元年之后,两宫太后名义上是垂帘听政,实际上把一切都交给了奕訢。】
【奕訢以议政王的身份主持军机处,操控一切政务,“所承之旨,即军机之旨。所书之谕,即军机之谕。”】
【而军机处的廷寄格式也发生了改变。】
【军机处所发廷寄,开首语书写“议政王、军机大臣字寄”字样,突出了奕訢的政治地位。】
【此时,两宫将大政都托付给了奕訢。慈禧也“小心谨慎,不便明揽大权。但事事留心,以得政治学术之经验”。】
【而奕訢控制了内府、外廷、宗室,其权力之大,为清代前所未有。】
……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缓缓闭上眼睛。
他让亲王不得入军机处,就是为了保证皇权不入他人手。
“朕算到了一切。”
偏偏没算到还会有这个情况。
……
天幕上。
奕訢端坐在军机处大堂,案上的奏折堆得像一座小山。
他顺手取过一封,见是浙江巡抚的加急奏报。
“太平军……”
奕訢看着折子,又翻到折子最后的留白处。
上有两宫太后的朱批:
『议政王办』
奕訢合上折子,嘴角微翘。
……
【军事成绩:定太平天国。】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朝中无将的局面。】
【洪秀全吸取教训,提拔年轻将领陈玉成为前军主将,李秀成为后军主将。】
【1858年9月,陈玉成、李秀成攻破清军江北大营。】
【11月,李秀成挥师西进,在三河镇歼灭湘军数千精锐,太平军收复皖北、皖南和赣北许多失地,解除了清军的军事封锁。】
【1862年,陈玉成在河南寿州被地方团练诈降诱捕,不久后被杀。】
【就在陈玉成兵败之时,李秀成率军大举进攻上海,李鸿章率淮军增援。】
……
天幕上。
一名体型消瘦,双目精光熠熠的大臣看着点将台下的兵将。
一杆黄面大旗立于身后。
『李』
……
【李鸿章是著安徽文人李文安之子。】
【李文安曾是曾国藩的进士“同年”。李鸿章考中举人后,便被父亲送到北京,师从曾国藩。】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李鸿章先是随父亲返回家乡办理团练,接着成了安徽巡抚福济的幕僚。随后不久,他便加入了曾国藩的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