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789章 太平天国的余烬(2 / 5)

【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曾国藩帮助下,李鸿章对安徽团练武装进行扩充和整编,按照湘军的编制由七万名训练有素、饷银优厚的团勇组建淮军,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另一支武装。】

……

{淮军其实跟湘军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啊,基本从湘军到果军,风格理念一脉相承。}

{比如,湘军初起的时候,精神纪律均好,战斗力也强。后来人数多了,事业大了,湘军就退化了。}

{收复南京以后,曾国藩自己就承认湘军暮气很深,所以他遣散了好多。}

{此外湘军既充满了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兵士只知道有直接上级长官,不知道有最高统帅,更不知道有国家。}

{某次,曾国荃回家乡去招兵,把原有的部队交曾国藩暂时管带,这些部队就不守规矩。曾国藩没有法子,只好催国荃赶快回营。所以湘军是私有军队的开始。}

{而湘军的精神以后传给李鸿章的淮军,而淮军以后又传给袁世凯的北洋军。}

{我们知道民国以来的北洋军阀利用私有的军队割据国家,阻碍统一。追究其源头,就是治军的旧法根本是有毛病的。}

……

大秦。

嬴政看着天幕里文字。

“袁世凯……”

“北洋军……”

刘邦揣着袖子,摇头道:

“真是一点也不意外啊。”

“到头来还是这条老路。”

……

大汉·武帝时期

“前面说法是认同的,但是结论我不赞同。”

霍去病扶膝正色道:

“军队后期的弊病并非旧法练兵的弊端,而是事情发展下必然抉择的一种。”

“新生事物总是充满活力的,但会随着岁月增长而暮气显露。”

“他说湘军迟暮,淮军初创,这是时期不同而已。”

刘彻倚着软枕,看着霍去病。

这套思维……确实,孙子与老子有不谋而合之处。

“事物有两面性,军队本就是服从上级为天职。”

霍去病竖起一根手指,侃侃而谈:

“只服从自己将领的没什么不好,相反,将领跟部下关系不牢固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

“宋朝军队制度导致的战斗力低下,实在是让人痛心疾首。”

“所以是要战斗力,还是要防止割据,就要看当时的取舍了。”

……

大清·康熙时期

捻着玉扳指,康熙发现自己比预想的要冷静。

毕竟,在湘军一出之时,基本走势也就明了了。

又有大清灭亡的前提所在。

康熙觉得自己还挺能接受。

至于洋人……

“洋人并非我等心腹大患。”

胤禛如此道:

“其逞一时之威,无非是不知国情而已。”

“因不知而无备。”

“今派人走洋,探得虚实,不耻下问,结我大清物宝天华,所谓联军无非笑谈。”

“其根本在于,体制不改一切还是会回到原点。”

胤禛看着康熙,指出历代最大的问题。

“人治,总有懈怠之时。”

“官气,无有断尽之日。”

“如何能保证乱不内生?”

康熙点了点头,又看向这个未来干出一份天大事业的儿子,正色道:

“那你是怎么想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