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其一。”
“其二是……这些军备制造真的掌握在清朝手里吗?”
“器械、装备、原料,这些东西他们要从哪里买那命脉就掌握在谁手里。”
“甚至,外洋还可以通过洋务派推销早已落后的或者淘汰的设备和器材。”
“那些工厂里的人其实是在为外洋人出力……”
刘彻念到此处,突然停顿住。
随即似拨开一层云雾,喃喃道:
“这些物品不面向市场,但其本身却具有部分的商品特性……”
“商品……价值……资本!”
……
【除了军备之外,洋务派又大约创办了二十多个民用企业,涉及交通运输、采矿、纺织、冶炼等行业。】
【如上海轮船招商局。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立。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形式为官督商办。】
【开平矿务局。光绪四年(1878年)李鸿章在天津创设。】
【最初由李鸿章派唐廷枢在天津计划创立开平矿务局,目的是开采唐山煤矿。原拟官办,后因清廷财政困难,改为官督商办。】
【光绪七年(1881年)开始开采出煤,每天的产量达五百至六百吨。由于该矿设备优良,煤矿储量大,煤质好,产量逐年增加。】
【除供应轮船招商局、天津机器局、北洋海军用煤外,还在市场上大量出售,在天津很好地抑制了洋煤进口。】
……
大清·咸丰时期
“光绪……”
懿贵妃看着更变的年号,惊呼出声。
她心中一慌,抱紧怀中幼童。
看向殿内众人。
太医、太监、宫女、侍卫。
俱都伏地而跪。
看不清脸面。
“也许……是皇帝亲政改了年号呢……”
安德海低着头,期期艾艾道:
“未必就是……就是……”
懿贵妃抱着孩子,嘴角浮起僵硬的笑意。
“说的有道理……有道理……”
……
【上海机器织布局。李鸿章于光绪八年(1882年)派人收集商股在上海筹办的,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机器棉纺织厂,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投产。】
【电报总局。光绪五年(1879年),李鸿章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在大沽炮台至天津之间试设电报,试验成功。】
【光绪六年(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局,任命盛宣怀为总办。第二年就开始铺设天津到上海的线路,年内竣工。】
【这是中国第一条长途通讯线路。同时,在紫竹林、大沽口、济宁、清江、镇江、苏州、上海等地分设七个分局。】
【光绪八年至十年(1882至1884年),上海至南京、南京至武汉的电线相继架设完毕。】
【光绪八年(1882年),因官款不足,电报总局又吸纳商股和民资而改为官督商办。】
……
大清·光绪时期
光绪感觉怪怪的。
这算什么?
盘着同治的功绩,用着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