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792章 中国自主权致敬蒲安臣(4 / 6)

【但派遣驻外使节也有两大难处。第一是远涉重洋,很少有人愿意去,去了之后要吃要喝要办公,费用也不小,而且分驻各国,花销更大,筹款也更加不容易。】

【第二是语言文字不通,万事都要仰赖翻译,也没有办理外交事务的专业人才。】

【而对外派遣使节这件事又非常紧要,“未可视为缓图”,不能一直拖着不解决。】

【所以,“究应如何亦希公商酌定”,请众人一起来讨论,看看这个事情究竟该怎么办。】

……

大宋·哲宗时期

“话虽如此。”

司马光细细体察总理衙门文件里的遣词造句,然后说道:

“可以发现清廷的基本立场是主张对外派驻使节。但夷夏之防也深深地镌刻在大清朝野的脑子里。”

“这种观念深深影响着朝堂政务的实际运作。”

“所以为免成为众矢之的,奕訢只能小心翼翼避开独断,欲向各省督抚将军们寻求一个集体决策。”

赵煦心中升起一丝疑虑,看向司马光。

“公之所言……出乎朕之所料啊。”

司马光则直白道:

“君子豹变。”

赵煦意味深长的看向司马光。

这意思是奕訢不独断是不好的?

可这是说奕訢吗?

还是在说朕?

而若是说朕……他可是士大夫啊……

共治天下啊……

……

【不过,总理衙门最终未能等待所有督抚将军提交反馈,便于1867年底做出决定:由美国人蒲安臣为领队,率一个正规使团前往欧美。】

……

{不懂,为啥是美国人领头?}

{这可能是因为蒲安臣已卸任美国驻华大使,返回美国的日期将近,时间上已经不容总理衙门继续拖延等待地方督抚们的回复。}

{同时清廷内部又找不出合适的领队之人,必须仰仗蒲安臣的帮助。}

{找不到合适领队?}

{派使团出洋是第一次,谁也说不准是好是坏,所以谁也不表态,而这边时间到头了,总理衙门又不想背独断的锅,那就把锅递出去咯。}

{事后曾国藩与李鸿章也是这么认为的,觉得此后对外使节应该源源不断,即便有很多人不合格,其中也肯定会有苏武、班超这样的人才,妥妥的事后表态。}

……

大明·永乐时期

朱瞻基抱着双臂,一脸复杂。

“由洋人率领一支外交使团出使欧美,可谓鲜见的外交奇景。”

朱棣瞥了一眼天幕里奇特的使团,轻哼一声道:

“造成这一奇特任命的根源,就是清廷基于华夷秩序的另外一层考量了。”

“《天津条约》规定了清廷与海外各国可以互派使节。”

“但多年来只有海外诸国单方面对华遣使,清廷没有任何动静。”

“这种毫无动静,正是为了维护华夷秩序。”

朱瞻基皱了皱眉头,不解反问:

“这跟华夷秩序有什么关联?”

朱棣横了他一眼,没好气道:

“清廷在礼仪上强调“天朝上国”的荣耀,行跪拜礼。”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