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价B级·得三分】
{自1842年的北京教案,至1911年的长武教案,教民冲突绵延了整整七十年,可谓与整个晚清相始终。}
{其持续时间之久、产生纠纷之多、酿成血案之深,同期其他任何外交事件都望尘莫及。}
{而教案冲突的结果往往也是双输。}
{就如天津教案中,洋人失去了性命与教堂。“知畏官而不知畏夷”的百姓丢了脑袋。道德圣人曾国藩失去了清誉。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訢失去了安全感。}
……
大秦。
嬴政一直明白一个道理。
“秦与六国同而不同。”
“文化、经济、制度三者都有冲突。”
“自昭襄王起,大秦就一直在做统一的准备。”
“所以统一六国后,灭其精神就是必要之事。”
“而把事情反过来看,你猜海外诸国若想将文化顺利传入中国,会不会想着干预中国司法呢?”
刘邦想都不用想。
“会。”
嬴政背负双手,轻笑道:
“其实自古以来都一样不是吗?”
“因为都是人,想法都一样。所以做事的手法也一样。”
“唯一不同的,就是时间上与地理上的差别。”
“朝廷,就是一个靠威权存续的存在。”
“皇权不可侵犯的颜面和地方官吏不可侵犯的权威。”
“这是统治秩序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让亿万百姓俯首帖耳的关键。”
“而干预司法,就是在挑战朝廷的统治秩序,是在损害核心利益。”
“刘邦,大汉四百年……好威风。”
这话听得刘邦心里七上八下的。
但嬴政没有什么阴阳的意思,他是真的在感叹。
“四百年……靠着与秦朝对比而起家。”
“但最后还是走的威权之道。”
“刘邦,你说以民为本。”
“你敢让民抬头看你,但你能保证历代皇帝都让民抬头看你吗?”
嬴政看着低头不语的刘邦,第一次畅快道:
“你不能,你也保证不了。”
“毕竟如果能保证的话,大汉就不会只有四百年了。”
“威权,才是讲一切道理的基础。”
刘邦缓缓抬头,笑道:
“陛下说的对,威权是朝廷存续的根本。”
“但长久治理的根本不能是威权。”
“毕竟,帝制最后结束了。”
“人民万岁。”
嬴政的笑容逐渐消失。
那一句话再次回荡在脑海中。
人民万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