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找死!”
画面一转。
四肢被断的颜杲卿被绑吊在人来人往的桥头。
安禄山用着匕首一片一片削着其身上的肉,随后放到嘴里咀嚼着。
一边指着旁边的年轻小将,轻声道:
“只要你肯降,你儿子就能活。”
披散头发的颜杲卿詈骂着。
“臊羯狗!你……”
“砍了他!”
血光一闪,圆滚滚的头颅滚到其父面前。
安禄山看着面不动色依然对他破口大骂的颜杲卿拍案怒声道:
“割了他的舌头!”
……
【被俘之后,颜杲卿冲着安禄山瞋目大骂。】
【安禄山震怒,下令将他绑在中桥上,砍断手足,边肢解边吃他的肉。】
【颜杲卿大骂不止,于是安禄山又下令割下他的舌头,一直到死,颜杲卿嘴里仍然含混不清地骂着,时年六十五岁。】
【同天,琅琊颜氏满门三十余人尽皆命丧。】
【公元758年,颜真卿找到了兄长颜杲卿的儿子颜泉明。】
【叔侄二人在洛阳遍寻颜杲卿和颜季明父子二人的尸身。】
【颜杲卿当初和袁履谦二人在中桥被凌迟而死,皮肉被寸寸剜下,惨不忍睹。】
【但幸而有洛阳百姓偷偷将颜杲卿、袁履谦的尸骨保存下来。】
【但颜杲卿之子颜季明却是被枭首示众的,所寻到的,只有一颗头颅而已。】
……
天幕上。
本就不长的文稿来也来到了尾声。
『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
『念尔遘残,百身何赎。』
『呜呼哀哉!』
灯火燃尽……
缕缕青烟微微升起。
恍惚间,一文一武,一老一少的两人隐隐约约出现在老人眼前。
二人对他微笑着,随后躬身一礼。
随烟散去。
……
【公元758年九月三日夜,灯火昏黄之下,颜真卿写下了字字泣血的传世名篇《祭侄文稿》】
……
{颜真卿啊……虽是文人出身,但是钢肠铁骨,他第一个拉起了抵抗的旗帜,而且派人四处联络,组织各郡反抗。}
{本来,唐玄宗听说河北各郡都跟着安禄山反了非常伤心,说:“河北二十四郡竟无一义士耶?”后来听说颜真卿还在抵抗,不禁大为感慨。}
{就是在颜真卿的组织下,河北二十四个郡中有十七个郡都重新归顺了朝廷,他们推颜真卿为盟主,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抵抗叛军,让安禄山的后方非常不稳。}
{颜真卿家!满门忠烈啊(大哭)}
{单从所承载的历史厚重这个角度上,祭侄文稿要更胜兰亭集序一筹。}
{一个是中华的骨头和脊梁,一个仅仅是华丽的衣裳。}
{我对祭侄文稿印象最深的一句就是“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情感经历比较困乏的我难以想象颜真卿写下这几句话的时候是什么感情?}
{既愤怒又悲哀?既为颜杲卿颜季明父子感到骄傲,又为他们的死去感到惋惜?}
{总之这四句是感情十分复杂的,也是我试过理解次数最多的,但每次进入状态的时候那种汹涌的情感会压得我大口喘气,所以我其实是不喜欢这篇文章的,或者说逃避一切难受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