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36章 新军事关家国命脉(3 / 3)

“组建新军,事关家国命脉,晚辈一定会加倍用心。”

而且,他这样做了,更能使一些人放心他成为将来的武勋魁首。

赵匡胤未黄袍加身前,也很忠诚,可结果呢?

如若卫渊甘心做个孤臣,那么赵祯不介意,再给他加加担子。

——

卫渊休沐结束后,刚好是大朝会。

他刚要向盛紘道谢。

二人同步进了宫城,途中,盛紘小声询问道:

赵祯点了点头,道:“卫卿杀马一事,做的很好,既能打消那些勋贵望族的想法,也不用被那些御史所弹劾。”

卫渊毫不在意道:“又不只代州一处用粮,你也说了,这几年,国朝各地皆有乱事,总不能将责任都推到前方将士身上。”

像这种人,即使表现的再忠诚,也得慎用。

一旦出了事,也别想你的几位叔叔伯伯们,能在陛下面前,替你说些什么。

“一个,只效忠于皇室的孤臣?”

对于这一点,卫渊岂能没有想到?

“朕听皇城司说,近几日,不少的勋贵望族,都向忠勇伯府呈了拜帖。”

齐衡微微皱起眉头。

“渊弟,最近你可听说陛下要改制盐税?”

否则,狄青也不会落得个郁郁而终的下场。

“孩儿不明白,究竟是哪里得罪了他,他要这般待孩儿?”

“我已经通知韩国公他们了,让他们暂时不要插手新军一事。”

“他差人给你父亲送书画,是想表达礼尚往来的意思,也是想与咱们齐国公府撇清关系。”

“就是因兵部尚书曹大人建议,多印盐钞,商人花钱购买盐钞,朝廷得了钱又去买粮支持代州战役。”

不得不说,盛紘对于朝廷的某些事情,研究的还是比较透彻。

卫渊神情不悦。

齐衡不解道:“时机不对?忠勇伯刚好休沐,为何说时机不对?”

“而忠勇伯正是组建新军的统帅,多少人在盯着他手里的香饽饽?”

“只是这样一来,卫渊算是将大部勋贵都得罪了一遍。”

卫渊轻轻一叹,随后不动声色的向韩国公拱手道:

却见韩国公走来,笑着向卫渊说道:

“忠勇伯,你写的练兵实纪,老夫看了,当真是精彩绝伦。”

这件事情,也传到了赵祯的耳朵里。

他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参与朝政议事。

赵祯若有所思道:“如果真是如此,那对国朝来说,倒是一件好事。”

他刚才说的话,是认真的。

新军,真的事关家国命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