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这个背景似宋似明的知否世界里,不知这位王大人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当赵祯说出名字的那一刻。
放着好好的京官不做,专门跑到南边那鸟不拉屎的地方。
庆历二年进士,随后一直在地方为官,颇有功绩。
太子少师与少傅,在大周是从二品的官衔,虽然官阶较高,但更多的是荣誉职称,权力不大,是为有衔无职。
“叛国案办得如何了?”
司马君实,自称是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后代。
赵祯看了以后,忍不住长叹一声,喃喃道:
“你我父子,何至于此?”
比如,削藩、削爵,广开财源等。
你谁啊,就敢上书陛下,妄议国策?
还说我等不懂生财之道,只晓得开源节流?
然而,当他们看到文章里‘苟且因循之弊,合于当世之变’这句话之后,纷纷都是面色一变,
“好气魄!”
毕竟,在前世历史上,此人可谓名声赫赫。
原来是他啊。
尤其是当中的一些内容。
卫渊要是兖王,也死了算了,最起码能落些清净。
初看时,他们只觉着文章写得还行,但写这篇文章的人,可能不行。
韩章等人齐齐作揖。
“请陛下慎重决断!”
但也仅限于写的不错。
此人虽在仁宗一朝未得重用,但是,在仁宗下一任皇帝继位后,此人升官速度,犹如坐上火箭。
赵祯卖了个关子,并未直接说出人名,而是让他们看了一篇文章。
赵祯看着卫渊,道:“这件差事,你办得极好。”
紧接着,门下侍郎司马君实突然开口询问道:
司马君实连忙作揖,“请恕臣愚钝。”
此文章名为《上皇帝万言书》。
“范纯仁守成有余,但进取不足。”
坐在一旁案前的起居郎,想了想,写到:‘二王通敌,帝痛哉,遂罪己,卫、燕二使相劝’
“朕只是想要审问于你,朕,不信你会叛国啊。”
韩章拱手询问,“陛下,不知此人姓甚名谁?”
合适?
赵祯笑了笑,“此事就这么定了,朕已让王安石赴京,兴许还能赶得上年前大议。”
待韩章等人退下之后。
很多人都是明显一愣。
随后,韩章拱手道:“臣认为,让此人担任吏部尚书一职,合适。”
赵祯才正式召见卫渊与燕达。
“二王虽有过错,但朕念在父子情分,就将其削爵发配岭南。”
“卫卿认为,二王之罪,该如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