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壹帆看书【yifankanshu.cc】 > 其他类型 > 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 第190章 明兰与盛老太太回宥阳老家

第190章 明兰与盛老太太回宥阳老家(1 / 4)

第190章明兰与盛老太太回宥阳老家

商人之间即使再互通贸易也比较有限。

海运真正的利益大头,定是国与国之间展开的贸易往来。

大周与各国海运朝贡条令,乃是由朝中几位大佬亲自编纂,是朝廷刚出台的法令。

意在约束海运,使海运的主动权,永远掌握在大周手中。

但只要卫渊还在东南一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海运一事,他已经全权代表了大周。

所以对于他所言,各国使者并未持反对意见,实际上他们反对了也没有用。

想与大周互通海运的国家比比皆是,少那么一两个,无伤大雅。

“若是倭寇瞅准时机,趁机壮大,岂不是害惨了沿海百姓?”

“这两部图书何止是可为兵家之典籍?足可称圣典!”

“前提是,海运财税,每年要留两成给地方官府。”

可问题是

钱从哪里来?

韩章道:“陛下,组建水军与加固各地海防,的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卫将军不知朝廷之苦,嘴巴一张,就要兴建水军这水军养起来,可比寻常士卒难多了。”

赵祯道:“若是先让户部掏钱,待海运有了利润,再补这个窟窿呢?”

而且在路途上不能有所耽搁。

卫渊摆手道:“这是你们应得的,这些年,你们福建路为抗击倭寇,辛苦了。”

同时写出?

卫渊看向身后侧的萧逾明,

“既然诸位相公,都认为组建水军,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若是因钱财之事就不予组建,那么谁敢保证海运之安危?”

万一是个无底洞呢?

“臣实难赞同此事,朝廷好不容易可以借着海运缓口气,可海运还未见利益,就又要为组建水军花钱?”

闻言。

“咱们这位卫将军,想的不是一时之计,而是要让咱们大周,永绝倭寇之患,永保沿海太平啊!”

不管是不是同时写出,韩章的话,倒也提醒他们了。

卫渊点了点头,“算算日程,此刻他应该已到了京畿附近,若是中途日夜兼程,此刻应该已经到了汴京。”

“福建路无甚经略,当地百姓只得靠海为生,下官替我福建路五百万百姓,多谢卫帅了!”

皇帝陛下因此事过于激动,只怕是想将此事载入史册,然后大写特写。

除此之外,他们也乐意见到沿海一带无忧,并不算是强烈反对水军组建。

虽然该路海防营将士不属于水军,而是隶属兵部管辖。

所以速度上要较为迅速一些。

满香楼一役,实际上就是卫渊与诸国的谈判。

就见赵祯率先摆手道:“朕这身体,老毛病了,无妨。”

韩章等人极为了解赵祯,都不愿扫他的兴,毕竟,新军铲除不了倭寇,才是问题。

来京城途中,林兆远能感觉到有人在监视。

“据前来送奏报的将士称,这两部图书意义重大,可谓兵家之典籍。”

毕竟,盐制刚改,今年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还说不定呢。

不仅要组建水军,就连各地海防措施也要改革。

“壮哉荡虏军!”

“新军能够如此迅速剿灭倭寇,实为国之幸甚,就是不知,卫渊与范大人,可已敲定率先开通海运之地?”

毕竟,大周也的确需要一支水军。

要真是如此,那么此子之心细如发,当真让人感到恐惧。

如果是这样的话,水军可以成立!

一百万两的支出对朝廷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组建水军,巩固沿海各地海防,那可是费财又费力。

那里的卫氏族人,也比较偏稀少。

“但是,多久能见成效?今后每年,户部需要向东南沿海一带得海防投入多少银子?”

“水军若成,光是每年维修战船之费用就不知有多少,臣不解,明明新军就可荡除倭寇,卫将军为何还要上书朝廷组建水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