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她身后的田蓁突然应声道:“侯爷有所不知,这是夫人得知您要回来,提前费心费力做好的茶。”
闻言,卫渊瞬间将张桂芬揽在怀里,笑道:“你这个当嫂嫂的,还真是尽心尽责。”
“你要好生帮着伱的老师,将我大周的军国大事稳住,至于这内政之务,你们也无需涉及过问,听懂了吗?”
卫渊对文彦博提不上好感,但是并不妨碍他回答赵祯的问题,
张桂芬直言道:“辅国公家的幼女秦蒹葭。”
“对了,你可与大姐商议了林兆远与小蝶的婚事?”
卫渊作揖。
当然,对卫渊这种武将来说,无论文彦博还是韩章,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差别。
可若不让卫渊这么做,韩章、富彦国、欧阳永叔、司马君实等几位中枢大臣,都不会放心。
如今见到卫渊回府,没有人比张桂芬激动与高兴,
“他来寻你?所为何事?”
其权力不可谓不大。
新婚燕尔,几日不见卫渊,张桂芬心里想的紧,前两日还想去宫里见卫渊,结果被告知,最近这段时间,除了中枢的一些官员外,任何人不能入皇城。
如果是寻常,倒也不必这般重视。
文彦博对狄青说,无他,朝廷疑耳。
可如今赵祯自个儿都不清楚何时能下床走路,更别说处理政务了。
返回忠勇侯府时,卫渊将举办宴席的事情告知张桂芬,并且嘱咐道:
“官家的意思,是由宫里来操办,但说起来,这也是咱们卫家的事,总之你与宫里协调一番,将宴席办得隆重些。”
对于这升爵宴,卫渊有着自己的疑虑。
张桂芬又问,“若那个欺负我的人就是你呢?”
就连张辅都住在了皇城里,严禁家人探望。
如今,这尚书省早已名存实亡。
而韩章今日能够坐上宰相这个位置,又离不开富彦国的帮助。
张桂芬颔首道:“你放心好了,即使我忙不过来,还有大姐与明兰,她们总会帮我的,实在不行,我让母亲来操持着。”
起初王安石要吏治大考,文彦博可是直接上书朝廷,河南府官吏拒不参与大考,当然,这是他个人的意思,不是整座河南府官吏的意思。
某次,有夏使想要求见赵祯,打探赵祯身体虚实。
如果说,文彦博与韩章等人,最为和睦团结的一段时期,应该就是狄青担任枢密使的时候了。
辅国公家的?
卫渊思虑片刻,道:“这确实有些棘手。”
前朝时期,有三省,即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和执行政令等,统领天下政事。
“请京中几家不错的戏台班子来捧捧场,热闹热闹,到了那天,就别整什么让各家点曲的事情了,所有的曲目,都由咱们来定,至于要点什么曲目,这个我待会儿再交代你。”
卫渊叮嘱道:“官家要求的升爵宴你也要上心。”
自从着甲佩刀的那刻起,他在宫中足足待了七日。
所以,辽夏两国的想法自然落空,关于赵祯抱恙有可能带来的后患,也消去了一半。
这样一来,韩章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周常务副皇帝。
“臣听官家的,不知这升爵宴,官家认为何时办比较妥当?”
想要制衡韩章的权力,不至于使其影响到皇权甚至是太子,他思来想去,也就只有复尚书省,让尚书令制衡韩章了。
因此间乃是后院,身边的丫鬟们见此早就转过身去。
说罢,忽的端起身旁的杯子喝了口茶,有别样滋味涌上心头,抿了抿,甚是好喝,道:
“这茶泡的不错,谁做的?”
“我身为你妻,又被他们喊一声嫂嫂,自然要对他们的事情上点儿心,这也是为了帮你。”
再加上几日不见,张桂芬当真是万分想念卫渊,所以也不觉得害羞了,直接抱着他的脖子,柔声道:
张桂芬道:“明日就着手安排,我命人请母亲过来。”
关键也不敢有。
卫渊百思不得其解,但赵祯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这宴席,不想大办都不行。
卫渊笑道:“如果岳母大人能亲来操持,那就万无一失了。”
文彦博与富彦国关系极差,二人可以说是政敌。
“你做得?”卫渊看了一眼张桂芬,一脸惊诧道:“我去宫里之前,听府里人说你在学茶艺,我以为你只是一时兴起,没想到真用心钻研了。”
赵祯想了想,“自然是越快越好,朕会让礼部尚书苏辙以朝廷的名义向各百官发送请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