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他反复说得这四个字,卫渊连忙站起身来,迎上前去,搀扶住那斥候的臂膀,迫不及待的询问道:
“凤翔的援军到渭州了吗?多少人马?”
而国战,是周夏两国都不愿发生的事情。
“官家一怒之下,本要将他革职入狱,苏辙上书求情,文相公推波助澜,就让这厮去了凤翔府当通判了。”
而卫渊远在京城,就已经将局势了然于心,对于此战之最终结果,也能有个大概的设想。
可山脉周围,还有数不尽的草原与牧羊场。
所以,卫渊教导各级将领用兵时,就曾明确说过一点,只要打赢了,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可以,前提是赢。
“若不是卫将军猜测到西夏军有意染指渭州,只怕渭州局势危矣。”
包括此人经略东南,水军成立,更堪称是神来之笔。
拜师礼结束之后,卫渊与盛家人同行归去。
“我写劄子,将这几日军报整合呈递官家。”
当年雁门一战,用着一支残军,能抵抗住辽国先锋主力数日征伐,谁能做到?
卫渊做到了。
既然王安石心知肚明盛长柏首日答卷一事,就应该知道,自己是想栽培盛长柏。
一日数条军报传到殿前司,让兵部、各军主将都是心怀忧虑。
并且,康乐城的守备力量远远不如割踏寨。
此刻,韩章、文彦博、卫渊三人坐成一排,不动如山。
三万!
别的不说,就说战绩这一块。
盛长柏一愣,“舅舅再说什么?”
自来到京城,身居高位以后,所作所为,哪一个不是如履薄冰?
像是欧阳永叔他们,谁又能在京城真正立足?
不还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不知过了多久,待到即将散衙时,韩章缓缓开口道:
王安石道:“会试诸考生首日答卷,比盛长柏所写答卷优者不计可数,你怎么就将他的答卷列为第一了?”
三万种家军正在围攻此山。
率领大军前往康乐城时,顾廷烨忍不住忧虑的说道:
当关于夏州一带的情报传来时,种谔忍不住惊叹道:
“报!四月十日申时二刻,西夏军首次攻城结束,我军伤亡一千余人.”
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
那民心,何尝被太宗皇帝真正掌握过?
“长柏,你性子坚韧,稳重,是个能做实事的好官。”
“.”
卫渊不好说。
“再说,张怀民也为可造之材,这二人同上劄子,你怎么只保苏轼?难道就因苏洵与你关系不错?”
“再则,若无卫侯爷在京城,只怕朝中那些士大夫会更胡来。”
戍卫一地不受侵扰,已经是极限了。
可卫渊想要的,是一直都能登场。
“凤翔府知府陈希亮、凤翔府通判苏轼亲自领兵三万!”
卫渊道:“两位相公且先争辩着,我入宫去见官家,将渭州军情告知官家。”
他在心中暗想。
盛长柏摇了摇头,“外甥也不知道,难道舅舅不清楚?”
如今,他又收盛长柏为弟子,为了什么?将自己的棋子抢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