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谔,杨怀仁也算是为国开疆拓土,如何不能被封爵?”
走到这一步,就不能继续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了吗?
至于一些武将说辞,自然是有着卫渊的授意。
可杨怀仁本就是荡虏军副指挥使,升为地方团练使,名誉上是官升一阶,但从京畿之地到地方上到底是升是贬?
卫渊道:“我那岳丈不会掺和此事,能拍板决定的,也就只有韩、文二相,可无论是他们哪一人做出决定,都不会使杨、种二人进爵之事出现。”
借助进爵一事,彻底点燃朝中党争,届时,满朝文武都致力于党争,谁还会过多关注吏部的改革?
冗官情况自然也能得到缓解。
闻言,韩章在心中冷笑一声。
紧接着,他便派出朱总管,前往包孝肃家中,以探望之名,希望在朝中有着极高威望、资历的包孝肃,可以出面解决此事。
韩章见张辅不动如山,索性开口询问道:
而且,武将立功,多是以赏些钱财为主,想要加官进爵,简直难如登天,不像文臣,但凡在地方上做出功绩,回京之后便如鱼跃龙门,甚至入主中枢者也是比比皆是。
卫渊要改变这一情势,只能是走以退为进的路子。
党争严峻,朝廷的水就越浑,越浑,就越能摸到鱼。
“当初雁门之战,忠勇侯卫渊居为首功,尚且只是加官,并未进爵。”
“动手?咱们要是掺和,一旦失手打死某个士大夫怎么办?”
望族势力都是盘桓在这方土地多年的家族力量,他们如果想要一直昌盛不衰,只能是尽量避免改革,否则真如范文正公那般改革,家族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
当种、杨二人吃亏以后,再有此类之事发生,满朝士大夫都不好拒绝了。
先帝时期,辽国经常以大周的各大派系斗争施展反间计,屡试不爽,直到范仲淹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一情况。
“最迟年底,要见成效。”
炎炎夏日,赵祯担心他们会受不了酷暑之热,还特意让宫里给他们煮了酸梅汤还送上各种水果。
韩章大吼着。
如今,王安石向赵祯说,不可封杨怀仁、种谔为爵,无疑是将文武之争又摆在了台面上。
“.”
朱总管点了点头,“官家希望您以枢密副使的身份写份劄子。”
虽然他的儿子范纯仁如今在朝中身居高位,但那是曾经追随范文正公的一批清流有心扶持。
他们争吵的很厉害。
寒门子弟出头的读书人越来越多,自然也就影响到了望族势力。
为何选择包孝肃?
原因也很简单,除了方才所言威望资历一事,是因为满朝文武心中都清楚,那位刚正不阿的包大人可能要死了。
“禁军!禁军!进殿,将他们拉开!拉开!”
“天使此来.可因朝中党争之事?”
赵祯透过门缝看到诸多大臣渐渐散去的一幕时,才忍不住冷哼道:
他将最后的答案说出来了,言外之意是,进爵,不太可能。
朱总管面露忧患。
用这个身份介入朝中党争,是再合适不过。
一连又吵了数日。
要是皇帝能一时拿出主意,何须今日称病?
“包大人您究竟是得了什么病啊!”
“官家,延边一战,并非国战,加官已是足够,万不可进爵!”
包镱声音哽咽,“父亲.”
包孝肃笑着摇头道:“为国尽忠,为民尽力,为父所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