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陛下,如今桓王已死。”
“按我大汉律例,理应由孙伯符继承其父爵位。”
“然而扬州、南阳众诸侯却不听调令,擅自霸占我大汉疆土。”
“臣以为可委派伯符南下,令其领兵讨贼。”
刘协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众朝臣之中他最信任的就是赵云。
是以不假思索地回道:
“孙策听封,朕封你为讨逆将军,庐江太守。”
“即日起领兵南下,为国讨贼!”
孙策听罢大喜,再拜道:
“臣谢主隆恩。”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古时皆讲究出师有名。
如今自己是奉诏讨贼,沿路下去。
百姓岂敢不箪食壶浆以迎自己?
孙策受封后,赵云又将郑成功、荀彧举荐了出来。
刘协依旧不吝啬爵位。
都按照了赵云的意思。
封郑成功为破虏将军,会稽太守。
封荀彧为尚书令,执掌尚书台,兼管军国大事。
至此赵云势力的三人皆受到了封赏。
赵云忽又想起还在常山的岳飞,忙向刘协为他请关。
刘协依旧毫不犹豫地,封岳飞为常山太守。
星夜派人授太守印玺送往常山岳飞。
一顿操作下来,只看得原来的汉室老臣一阵唏嘘。
一二品的大官,仅在赵云一念之间就封了下去。
荀彧、孙策还好。
他二人名声在外。
可那个叫郑成功、岳飞的算什么?
没有任何履历功勋,就做到了太守的位置。
今日他们算是明白,这朝堂是由谁说了算了。
不过好在赵云此人温文尔雅,谦逊有礼。
比之董卓简直天差地别,云泥之分。
是以众朝臣虽是嫉妒赵云的权势,但并不感到反感。
下朝以后,荀彧先去了尚书台。
命人将大汉近二十年的文书奏报都清理出来。
他要全部审阅一番。
而孙策下朝后,马上就去带着赵云赠送的兵马出城,准备南下。
赵云则是先找到了郑成功。
“明俨。”
赵云唤住了准备回家的郑成功。
郑成功望他一眼,抱腕道:
“主公有甚吩咐?”
赵云倒不先托盘而出,而是旁敲侧击地问道:
“先前朝堂上,我向陛下为你请求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