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同样的名词意思可不一样
作者:说这话的人,当时的氛围,语境,以及这段话背后牵扯的故事
——
几个小时后
——
作者:
妈的
越想越不得(dei)劲
今天中午那个事,我还得开个单章说明一下,免得后面码字码一死,最后还不讨好
中午发的那个没表面文字那么简单
后来想了想,原来这就是我一直在找的线
贯穿我写的这整个故事的线
要说清楚可能又要码一两个小时的字,晚上下班来说
——————————————————
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永远都只会是一个孤独的浪人,永远流浪在自己的小岛屿上,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这是我自己决定的路,也是长久以来我的命运给我做出的选择。
也正是这孤独,让我有更多时间慢慢思考,思考这个世界,思考我自身。
思考……我们到底是什么?
当然,仅仅是闭门造车,这显然不够的。于是我在此前的某一段时间里,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与金钱,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了权威性的知识与对于世界和自身的认知升级。
虽然这过程中杀死了不计其数的脑细胞,但是这次沟通遗留下来的信息,也是极大的帮助了我。——————————————————
关于贯穿整个故事的线,也就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主题:
我想成为谁、我从哪里来、我想到哪去、我究竟是谁、我们到底是什么?
——
截稿:来自〈核心概念〉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作为一种生体生命,只是简单的依附于自然宇宙而存在。人们在自然这个复杂却又精妙的系统里挣扎求存,于是作为生物本能的渴求,也就是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成为了一种铭刻在基因里的原始代码。
而直到今天,这种原始代码作为生物本能,不仅没有退化,反而越发强烈。这次却是因为人们本身,那些失去目标的人们。
最终人们迷失了自我,无止境的追求更好,而后将其抛弃。如同一台贪得无厌的欲望机器,不知疲倦的周而复始,并在这过程中愈发的恶性循环。
但是无论如何,无论人们的结局如何,终究是自然宇宙缔造了我们,而非我们定义了自然宇宙。
——
以上内容,可能确实是表面看起来与其他的小说或者资料片电影电视剧之类的有极大的重复感,可能是因为之前提到的“人类的劣性根”。这只是文字表面能看见的意思。
但是本书具有一定的科幻属性,也正因如此,截稿内容的重点就转移到了最后一句。
这一句中,没有用环境、世界、宇宙来形容,而是用的自然宇宙。在作者看来,自然宇宙和宇宙完全是两个概念。宇宙是形容宇宙这个存在,而自然宇宙的层次则要更高,属于不可知的规则层面。
这里断一下,用作者的方式来说明。
什么是生命?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宇宙的终极目的,或者说自然宇宙的核心规则是什么?
对于生命是什么,最通俗易懂的解释就是薛定谔先生的那句总结:“生命在于负熵”。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宇宙的终极目的,也就是自然宇宙的核心规则:负熵——热寂——以及作者猜测的绝对均衡宇宙(而非过往科学家们所认为的空间撕裂,宇宙热寂至一定阶段/程度,就会像是一个被撕破的气球,走向毁灭/破灭/灭亡)
到这里,关于宇宙的终局属于另一个故事线,暂且不做讨论。至于自然宇宙作为重点,也只是在科幻属性层面的重点,而这段话(截稿)在本书中真正的核心重点只在这四个字“生体生命”。
——
我们究竟是什么?
亿万年前,我们只是最原始的一次性单细胞,无法分裂,却拥有几乎永恒的生命。但是这种永恒并不长久,在自然宇宙的规则推动下,天灾,微祸,此起彼伏。没有任何自主思维和复杂能力的单细胞为了适应而随机演化成多细胞生物(物竞天择在这里应该是还只有天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