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听,司马迁,目光顿时往司马迁某个部位看去。他很快察觉自己的视线有点失礼,忙收回打量的目光说道:“原来是太史公!我们都是读你书长大的,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读书最爱读的就是《史记》了。”
司马迁虽然觉得苏轼刚才的眼神怪怪的,不过听苏轼猛夸自己的《史记》,又觉得苏轼文风读来别有意趣,便也没在意那点小事。
三人相携前去看《史记》课程。
没走几步又遇上冯梦龙和唐寅几人,他们写小说的和画插画的整天不是泡在一起赶稿就是约好跑出来找灵感。
两边迎头碰上,冯梦龙看到个生面孔,也好奇地追问起吴普来。
吴普还是一脸自然地给他们介绍司马迁。
冯梦龙几人齐刷刷做出和苏轼一样的反应。
不是他们整天关注司马迁裤裆里那点事,而是司马迁自己写在《报任安书》里,还写得声泪俱下、感人肺腑,能叫他们不印象深刻吗?!
这事不能怪他们思想不正确,完全是司马迁自己干的好事啊!
冯梦龙几人想到没有人喜欢自己身体有残缺,瞧瞧司马迁那沧桑的脸庞,体贴地收起自己的疑惑,没有人不礼貌地问出“你过来后那玩意长回来没有”这种怪话。
冯梦龙几人绕开宫刑的问题,积极地和司马迁讨论起汉武帝数次东巡都遇到过什么有趣的事。
司马迁这可是跟着国家一把手公费出行,肯定有很多素材可以让他们写进书里!
至于那惨兮兮的《报任安书》,能不提及就不提及!
唉,他们不是狗馆长,不会故意去提别人的伤心事!
吴普不知道大伙都在腹诽他,征得司马迁的同意后,打开直播给大伙近距离观察一下赫赫有名的太史公。
吴普把直播间名字改成“司马迁带你看《史记》公开课”。
直播间观众:?????
搁这套娃呢,自己写的书还要去看别人的解读!
不少人好奇地点进直播间开始围观活的司马迁。
也许是博物馆有太多成功例子在前,大家的期待值都被拉满了。
等瞧见一脸沧桑的司马迁,大伙的第一想法很一致:完了,这个岁数的太史公一定受过宫刑了!!
这也不能怪观众们瞎想,谁上学时没背过几句《报任安书》来着?
谁上学时没听过一句经典的作文错误例句:司马迁一遍遍遭遇宫刑。
这惨无人道的反复鞭尸行为,谁听了不为他掉几滴泪?
都是大伙青春里的奇妙记忆啊!
吴普顺势给大伙介绍了一下,别看眼前的太史公瞧着五十多岁了,实际上太史公还年轻,目前很受汉武帝器重,正在完成《太初历》的收尾工作。
直播间观众们得知《太初历》是什么东西,顿时转开了话题——
「没想到以前还能在十月过年!」
「没用的小知识又增加了,学废了,学废了。」
「这么说来太史公好牛逼啊,还能定制历法!」
「本来就很牛逼啊,他二十岁就徒步走过半个华夏国,那路线可比孔子周游列国要远许多倍。」
「他当官后还曾经奉命去西南调查当地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那时候可没有飞机高铁,少说也得花了好几个月才能往返,去的还是当时没开化的西南之地。搁现代就是让你从长安骑马去云南,路上的村寨还不知道欢不欢迎你的那种,你能骑过去不?」
「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卧槽行天下!」
「太史公这么牛逼,我却只记得他一遍遍遭遇宫刑,不应当,不应当!」
「完了,又辛酸又想笑,我对不起太史公。」
太史公不知道直播间观众正在讨论什么内容,他已经跟着吴普一行人来到放映厅外。
不少游客瞧见他们过来了,也兴致勃勃地跟了过来,拍照的拍照,蹭课的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