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开局继承博物馆最新章节!
关于不小心召唤出年轻的曹雪芹这件事, 吴普发誓自己是无辜的。
这时候的曹雪芹年近三十,正在京城当个小官吏混日子。距离他在京城谋到个小差使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他转职到宗学搞普普通通的教学工作。
可能是教书这活儿实在太枯燥了, 他也和另一位教书先生蒲松龄一样开始创作《风月宝鉴》。
也就是红楼梦的初稿。
曹雪芹到底教的什么, 具体没有人记载下来, 倒是借这个职位结识了不少京城公子哥儿。
都是些十来岁的小年轻,闲来听曹雪芹高谈阔论, 都深深地被曹雪芹的才华折服, 整天邀他一起喝酒谈天。
曹雪芹作为一个祖上曾经阔过的人,与他们往来起来一点不虚,每天白天侃侃而谈,仿佛胸中有万卷锦绣。
到了夜深人静之时, 他又辗转难眠,想到自己祖上本来有过那样的富贵显赫,自己却穷途潦倒、一事无成, 这怎么能叫他甘心?
眼看靠自己估计是没法重现曹家的昨日辉煌了,曹雪芹决定把这些辗转难眠的夜晚拿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写书。
曹雪芹这天写稿到夜深, 忽然坠入深沉的梦境之中。没过多久, 他发现自己眼前豁然一亮,出现在自己眼前的是张做工十分讲究的茶桌。
得知自己被召唤到后世, 曹雪芹觉得新奇又特别。
“世上竟果真有太虚幻境?”
曹雪芹虽然写了这些神幻缥缈的东西, 心里却是不怎么相信的。对于古代许多读书人来说, 佛道与其说是信仰, 倒不如说是为自己找一个精神寄托。
吴普笃定地说道:“这是科技。”至于是什么样的科技, 须得交给科学家们去解决, 他不过是享受科技成果的普通群众罢了!
曹雪芹也没有太纠结,得知自己只要没事就可以在后世玩玩, 他高兴得很。得知冯梦龙他们都在,还积极地表示想认识认识。
怎么说都是同行,见面聊聊天多好!
苏轼杜甫这些大佬他也是很想见见的,要知道雪芹这两个字据说就是来自苏轼的诗,写的是“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很明显,苏轼惦记着的是一道蜀地人非常喜欢的菜,芹芽炒斑鸠!
苏轼吃不上想吃的菜,对着埋在泥里的芹根感慨:这么短短的老根,埋在雪地里啥时候才能发芽呢?可能要等到春天来了,才可以拿来炒斑鸠吧!
苏轼吃货人设不倒!
根据红学家们的研究,这雪芹宿根经冬才发芽,有许许多多的象征意义,比如老曹此人与芹根一样深陷泥泞却心存高洁之志,读了此诗感悟颇深,从此为自己取“雪芹”为号!
吴普给曹雪芹讲了讲红学家们是怎么从书里分析到书外的。
被他们一解读,苏轼这吃货都变得深沉起来了!
曹雪芹听得表情有些一言难尽,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吴普一看曹雪芹那表情,立刻让曹雪芹讲讲他的想法。
曹雪芹这才感慨道:“幼时听先生他们讲四书五经,一句话能讲出十种意思,听得我们叹为观止,没想到我写了本荒唐闲书竟也能被人这样分析。”这分析听起来还怪有意思的,莫非他当真是这样想的?
在吴普的追问之下,他才给吴普讲了讲他们那会儿起字号的习惯。
他们那会儿就喜欢看着自己住处周围种着什么,起个名号方便朋友之间称呼和往来,比如堂旁有松的,可以起名叫“松堂”,村边有棠树的,可以起名叫“棠村”。而他,园子里有芹,园子外有溪流,所以有时自称“芹圃”,有时自称“芹溪”。
芹菜不是什么稀罕物,比不得什么松啊棠啊的,不过朋友相交也没那么多讲究,用着用着也就习惯了。
吴普顺嘴就给他阅读理解了一下:“此号暗含作者自嘲之意!”
曹雪芹:“………………”
算了,随这些后生去吧!
吴普结了婚度了个蜜月,又得把老婆送去上班,现在闲得很,兴冲冲地带着曹雪芹去找冯梦龙他们玩儿。
说起来冯梦龙他们闲暇时把《红楼梦》拿出来拜读了一下,都觉得非常有意思。这是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大不相同的别样风味,同样是描写世俗世情,它较之《金瓶梅》又更精致、更理想化。
就是后四十回不那么对味,他们读完到网上一搜,大伙都说后面是别人续写的。
冯梦龙顿时大为愤怒:“怎么可以这样!”
蒲松龄道:“你不也经常拿别人的书删删改改吗?”